首页> 中文学位 >STAT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6h】

STAT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一

附图二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STAT蛋白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涉及感染、遗传及免疫等方面因素。近年发现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家族成员参与了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信号转导,可调控人体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以及细胞的生长、分化等,其中STAT3越来越多地被认为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国外研究表明UC患者肠黏膜组织中STAT3表达增加且活化增强,但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明确。基础研究证实,STAT3主要是由白细胞介素6(inteleukin6,IL-6)家族细胞因子通过活化酪氨酸激酶(Janus tyrosinekinase,JAK)较特异地使其发生磷酸化而被激活,磷酸化活化的STAT3可转移入核发挥调节下游靶基因转录的功能,但STAT3在UC中的活化途径还未有研究。 目的:检测UC患者肠黏膜STAT3的表达和活化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病理分级的关系,同时检测IL-6的表达并通过分析IL-6表达量与STAT3、p-STAT3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推测STAT3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活化机制。 方法:收集2005年9月~2006年8月在我院消化科行结肠镜检查的47例’UC患者肠黏膜活检标本,根据Truelove-Witts内镜分级标准分为Ⅰ级8例、Ⅱ级22例、Ⅲ级17例,根据“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按临床分度分为轻度15例、中度23例、重度9例。收集同期在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的13例正常结肠黏膜标本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TAT3、p-STAT3及IL-6蛋白在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肠黏膜的定位分布及表达量,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RT-PCR)方法检测STAT3、IL-6mRNA在U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结肠黏膜的表达水平。 结果: 1 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47例UC患者中2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14例主要表现为便血,7例仅表现为腹痛。8例有发热表现。 结肠镜检查可见正常对照组黏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中、重度患者黏膜充血水肿、有糜烂、溃疡形成,上多有脓性或脓血性黏液附着,轻度患者黏膜高度充血水水肿,黏膜呈颗粒感,质脆,易出血,4例黏膜有炎性息肉形成。 光学显微镜下发现对照组结肠黏膜腺体排列整齐,隐窝、表面上皮完整,黏膜固有层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UC组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有糜烂、溃疡形成,黏膜杯状细胞减少或消失,腺体萎缩,肠壁变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隐窝脓肿形成,有息肉形成者可见不典型增生及纤维结缔组织形成。 2 STAT3及p.STAT3在肠黏膜组织的表达 3 IL-6在肠黏膜组织的表达 4 肠黏膜中STAT3表达与IL-6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5 肠黏膜中p-STAT3表达与IL-6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1 UC患者肠黏膜中STAT3表达增加,活化增强;且STAT3及p-STAT3的表达均随临床及内镜下病变程度加重,表达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疾病的活动度。 2 UC患者肠黏膜中致炎性细胞因子IL-6表达增加,且随临床及内镜下病变程度加重逐渐增高。 3 UC患者肠黏膜中STAT3、p-STAT3的表达均与黏膜组织中IL-6的表达呈正相关,推测STAT3蛋白可能是通过IL-6/JAK/STAT3途径参与UC的发病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