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位型低频冷等离子体实验与模拟研究
【6h】

长位型低频冷等离子体实验与模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长位型等离子体简介

1.2微等离子体简介

1.3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低气压低频长位型冷等离子体实验研究

2.1实验方法

2.2长位型等离子体探针诊断研究

2.3长位型等离子体光谱诊断

2.4类二氧化硅薄膜沉积研究

2.5本章小结

第三章低气压低频长位型冷等离子体数值模拟

3.1模拟方法介绍

3.2模拟结果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大气压可弯曲结构微射流冷等离子体

4.1大气压微射流冷等离子体简介

4.2大气压可弯曲结构微射流冷等离子体实验研究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大气压长位型射流冷等离子体

5.1研究背景介绍

5.2大气压长位型射流冷等离子体实验研究

5.3长位型射流等离子体应用于表面改性研究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本论文内容总结

6.2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等离子体的性质不仅与等离子体的激发方式有关,而且受到电极位型、结构与材料等的影响。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应用工艺的一些非常规位型等离子体源,由于位型的特殊性,给等离子体特性研究带来一定难度,而对等离子体特性的研究是理解放电机理和进一步优化设计所必需的。 论文在宽气压范围内对长位型和微离子体源展开研究。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方面,重点研究了低气压长位型冷等离子体源放电物理机制;研发了大气压条件下点位型和长位型二种射流冷等离子体源;初步研究了这些非常规位型的等离子体源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低频低气压长位型冷等离子体的放电位型比较特殊,诊断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对放电机理的研究还不够。论文采用圆柱非对称双探针对低频低气压长位型冷等离子体进行诊断研究。诊断结果表明:氩气为工作气体,气压为50Pa,电源频率为10KHz的典型放电条件下,长位型等离子体存在着大量的高能电子导致其电子速度分布函数(EEDF)偏离Maxwellian分布。探针的空间分辨测量还表明长位型等离子体在功率电极附近有相对较高的电子温度和密度,而地电极附近的电子温度和密度与体等离子体相似。 改变放电电压对功率电极附近的电子温度和密度影响很大,但对远离功率电极的等离子体影响不明显;频率小范围的改变不影响放电机理,从而对实验所测量的各个位置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影响不大;当功率电极加上玻璃介质之后,电子温度明显提高了:氩气放电中加入氢气,只有当氢气含量达到一定比例时,电子温度会随氢含量的增加而迅速提高,电子密度下降的很快。发射光谱(OES)的诊断结果与探针结果相吻合。 计算机模拟结果进一步解释了实验结果,二维流体模型结合Monte Carlo方法得到的结果显示:长位型等离子体在功率电极附近有较强的电场,导致气体的电离主要集中在功率电极附近,从而正负半周期的电场强度变化不对称;随着功率电极尺寸的增加,气体在两电极附近的电离率逐渐趋向对称。 利用低频长位型冷等离子体在低气压下沉积出来的类二氧化硅薄膜,有机含量较少,而且表面平整不含大颗粒,改变原材料气体(HMDSO)的含量对薄膜的质量影响不大。 设计并制造了大气压条件下主体结构可弯曲的微射流冷等离子体产生装置。该装置采用针状对孔状电极结构,放电频率为1KHz,主体部分采用柔软的材料。该装置的功耗较低,典型的积分功率只有0.7W左右,在不需要高气压工作气体产生高速气流的情况下,可以产生长达5cm的氮射流等离子体。接近室温的射流等离子体可以处理热敏感性材料,柔软的主体部分可以深入狭窄弯曲的半封闭空间中工作。利用OES测量射流等离子体中的各种活性粒子,测量结果显示射流等离子体中富含各种激发或电离态的活性成份,但是这些活性粒子在开放大气中衰减很快。 在微射流冷等离子体产生装置的基础上,研制了大气压长位型射流冷等离子体产生装置。该装置横向长度达32mm,产生的射流等离子体气体温度接近室温,并且横向温度分布均匀,可以直接接触人体皮肤。此外,该装置采用悬空电极结构,可以在不影响射流冷等离子体横向均匀性的情况下,方便地调节放电功率。长位型射流冷等离子体含有大量的活性粒子,可以有效地处理聚乙烯(PE)、聚丙烯薄膜(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普通纸张和玻璃片表面。与长位型介质阻挡放电(DBD)相比,长位型射流冷等离子体具有不受被处理物性质和表面形态的限制,对被处理物的损伤小等优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