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医“郁”概念的源流和治法用方探讨
【6h】

中医“郁”概念的源流和治法用方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引言

第一部分“郁”概念的源流

1.五郁之说

1.1《黄帝内经》论五郁

1.2后世医家论五郁

1.3五郁之论的延伸发挥

2.六郁之说

2.1朱震享首创六郁

2.2后世医家阐发六郁

3.情志之郁说

3.1陈无择倡言情志致郁

3.2张介宾类分情志三郁

3.3叶天士辨析郁病诸案

4.郁病病名的确立及规范

5.现代研究

6.总结和思考

第二部分历代医家治郁思想

1.五郁证治

1.1《内经》首提五郁治法

1.2历代医家论五郁治法

2.张仲景治郁

2.1《伤寒论》治郁方证

2.2《金匮要略》治郁方证

3.六郁证治

3.1朱丹溪治六郁

3.2戴原礼治郁

3.3王纶治郁

4.木郁证治

4.1赵献可“一法代五法”

4.2傅青主从肝论治妇科病

5.火郁证治

5.1刘完素开郁散热

5.2李东垣风药发郁

5.3杨栗山清泻郁热

6.情志致郁证治

6.1张景岳治分三郁

6.2叶天士重在宣通

7.近现代治郁状况

8.总结和思考

第三部分历代治郁名方举隅

1.治木郁方

1.1肝气郁结

1.2肝郁化热

1.3阴虚肝郁

2.治火郁方

2.1脾胃郁热

2.2表里郁热

2.3热郁胸膈

2.4血虚火郁

2.5三焦郁火

3.治土郁方

3.1湿郁中焦

3.2食郁中焦

3.3思郁心脾

4.治痰郁方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中医"郁"的含义有二:一是指"郁"的病机,表达疾病过程中人体气血、脏腑功能郁滞不能畅通的病理状态;二是特指郁病,即由情志怫郁导致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的一类病证.由于历代医家,甚至同时代的医家对于"郁"概念的病因属性、病机等内容观点不尽一致.郁概念涉及面又较广,证候表现及变化颇复杂,常令后学者茫然无从,有鉴于此,该文首先对历代"郁"概念的源流进行了分析整理.中医论治诸郁具有悠久的历史,从五郁证治、六郁证治到情志之郁的治疗,理论日臻完善,治疗方法越来越成熟,疗效稳定可靠.该文回顾和研究了不同历史阶段的著名医家治郁的特点,对重要的诊治思想和治疗用药经验进行了归类整理和研究.为了更全面的认识和应用治郁方剂以利于临床治疗,该文主要根据五郁及六郁的证治思想,将历代治郁著名方剂分类,根据病机列出重要方剂,并举方作例,对方剂的来源及主治功用等特点作简约评述,以期对临床解郁治疗诸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吴娅娜;

  • 作者单位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湖南中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中医学院;
  • 学科 医史文献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彭坚;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风;
  • 关键词

    "郁"概念; 源流; 治法用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