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边缘治理:城郊村社区的公共组织结构与职能——以T村社区为个案
【6h】

边缘治理:城郊村社区的公共组织结构与职能——以T村社区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评价

(三)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T村

(一)历史上的T村

(二)土地征用、城市扩张与T村的非农化

(三)撤村建居与T村的城市化

三、T村社区公共组织结构

(一)T村社区的公共组织

(二)T村社区的公共组织结构

(三)T村社区公共组织的模糊性

四、T村社区公共组织的职能

(一)协助政府管理政务

(二)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

(四)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

五、边缘治理:一种独特的基层治理模式

(一)边缘治理的性质

(二)边缘治理的特点

(三)边缘治理的成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急速推进,大批城市近郊的村庄逐渐被纳入城市范围,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过渡型社区形式,城郊村社区的演变、发展和治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农村、城市开始了基层政治体制的改革,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城乡基层社会自治被提升到了更高的地位。党的十七大更是把基层群众自治确定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然而,与普通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不同,村转居后的城郊村社区在从农村向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社会现象。本文拟从组织结构与职能角度切入,以T村社区为个案,分析城郊村社区治理,揭示其治理性质和特色。 本文对T村社区治理组织结构及职能的研究发现,由于配套管理制度改革的滞后,传统管理方式的路径依赖,村社区存在的客观实际和民众的主观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失去农业经营的生产资料和农村户籍,法律制度上已经纳入城市管理体制的T村社区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沿用着过去的农村基层管理方式,因而在村社区治理的实际运作中出现了城乡两种基层治理制度并用,两种治理因素交叉、渗透的现象,呈现出是城非城、是乡非乡、亦城亦乡的治理特色。这种边缘性治理现象打破了传统的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导致了界限分明的城乡两种基层治理体制的模糊。我们拟用“边缘治理”一词来概括城郊村社区的治理模式,将“边缘治理”界定为“在城郊村社区中形成的界于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两种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之间,城市社区管理与农村村庄管理因素同时并存、相互渗透、综合作用的治理模式”。这种“边缘治理”具有如下特征:治理依据的双轨化、管辖的错杂化、组织结构的两栖性、组织职能的城乡模糊性等。造成“边缘治理”现象的社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根本原因,制度空缺是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社会现实需求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类似T村社区那样的边缘治理是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过渡性现象,也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所导致的一种特殊政治社会现象和独特治理模式。可以肯定,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和居民自治因素的不断浸入、渗透,传统的农村管理因素和村民自治方式将逐渐削弱、消解,最终将实现由农村基层治理到城市社区治理的根本性转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