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6h】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导言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国外职业能力研究概述

2.国内职业能力研究概述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设计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职业

2.能力

3.职业能力

4.评价体系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2.研究的技术路线

3.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三、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现状分析

(一)职业能力未作为独立的评价内容

(二)职业能力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三)职业能力评价主体中企业缺位

(四)职业能力评价方式不合理

四、国外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启示

(一)德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1.职业能力评价主体

2.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与内容

3.职业能力评价方式

(二)澳大利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1.职业能力评价主体

2.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与内容

3.职业能力评价方式

(三)国外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1.职业能力评价应采用外部权威认证模式

2.职业能力评价必须围绕实际的职业活动任务进行

3.职业能力评价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五、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1.技术知识论

2.人才结构理论

(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权威性

2.科学性

3.易操作性

4.职业生

(三)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与方法

1.构建过程

2.构建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1.职业能力的内涵

2.指标体系

3.指标权重分配

(五)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实施

1.确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主体

2.确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与内容

3.确定评价方法

4.颁发职业能力合格证书

六、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对企业专家的访谈提纲

附录 B 对职业学院专家的访谈提纲

附录 C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附录 D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细则

附录 E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不论是在办学规模、招生数、在校生数都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伴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但其人才培养质量上并不尽如人意,当前的企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缺乏严重与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足以说明高职教育存在问题的严重性。
   目前,高职教育已开始从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评价体系却重视不够,各高职院校仍采用与普通高等院校类似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侧重学生智力的评价,忽视了技能的考核,从而导致高职教育改革的成效并不显著,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不到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认可。本研究试图从当前企业高素质人才缺乏严重与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着手,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调查访谈,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国外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基本需求,构建了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概况。其次,对本课题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三,通过大量的访谈,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现状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基本要求,分析当前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现状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第四,主要介绍了德国、澳大利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与内容及评价方式特点,以吸取其成功经验来指导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第五,提出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研究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与方法,论述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并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对本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