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区农民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6h】

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区农民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关于城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2.关于农民法律意识研究的文献综述

3.法律意识测评指标实证研究

4.关于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研究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2.研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四)研究的创新点

1.研究视角的创新

2.研究方法的创新

二、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区农民法律意识的基本现状

(一)法律平等意识

(二)法律公正意识

(三)程序正义意识

(四)法律权威意识

(五)法律服从意识

三、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区农民法律意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郊区农民法律意识在人口城镇化变量上的平均数差异检验

(二)城郊区农民法律意识在土地城镇化变量上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三)生活方式城镇化与城郊区农民法律意识的相关分析

(四)城镇化对城郊区农民法律意识影响的回归分析

四、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区农民法律意识培育路径

(一)提升城郊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强物质保障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郊区农民劳动报酬

2.加强职业培训,提高郊区农民职业地位

3.发挥市场经济法制环境的促进作用

4.妥善处理政府、开发商及郊区农民的利益关系

(二)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制度建设,完善法治环境

1.深化改革户籍制度,提高法律平等意识

2.加强城郊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民民主权利

3.完善城镇化相关立法,提高执法、司法水平

(三)强化城郊区法律意识宣传教育,增强普法效果

1.强化土地城镇化之前的宣传教育工作

2.发挥媒体正面作用,引导利益表达合法化

3.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

4.发挥城郊区农民主动性,增强综合素质

5.开拓网络教育平台,发挥网络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在当前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郊区农民经历着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不断实现着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生活方式城镇化。而作为最先受到城市辐射带动影响的城郊区农民群体,其法律意识也受到城镇化的深刻影响。培育和增强城郊区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应有之义。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推进、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城郊区农民的法律意识总体开始增强。但在中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社会资源尚不能平等分配,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城郊区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培育路径,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本文以城镇化作为大背景,以法律意识理论为指导,将城郊区农民的法律意识培育看作是市民化进程的动态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结构访谈法和闯卷调查法。通过调查研究,本文发现城郊区农民法律意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是:法律平等意识明晰,但知行未能有效统一;法律公正意识不够强,对法律本质认知程度不深;程序正义意识薄弱,情感态度倾向于实体正义;基本认可法律权威意识,较缺乏法律权威信仰;法律服从意识较弱,缺少服从法律的自觉性。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生活方式城镇化均显著影响法律意识中的某些维度。回归分析显示,房屋拆迁和征地经历、打工经历、浏览转载微博、参与论坛讨论、观看电视新闻、职业地位、网络浏览新闻、地理位置、个人利益表达、社会参与和公共事务参与均对城郊区农民的法律意识有显著的解释力。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城郊区农民的法律意识培育路径:提升城郊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强物质保障;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制度建设,完善法治环境;强化城郊区法律意识宣传教育,增强普法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