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浙江典型地区传统村落风貌研究——以桐庐县深澳村为例
【6h】

浙江典型地区传统村落风貌研究——以桐庐县深澳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成果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1.4研究创新点

1.5研究对象及内容

1.6研究方法

1.7研究框架

第2章 传统村落风貌解析

2.1基本概念

2.2传统村落风貌属性

2.3传统村落风貌的构成

2.4传统村落风貌特征

2.5小结

第3章 协同视角下传统村落风貌研究

3.1理论基础:协同论、公共艺术论

3.2传统村落风貌协同规划的基本观点

3.3小结

第4章 浙江典型传统村落风貌的协同规划

4.1物质构成

4.2文化构成

4.3案例解析-----以深澳村特色风貌规划为例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主要研究结论

5.2课题局限性

5.3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传统村落承载了中华文明的“魂”,是中华民族的美丽乡愁、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当前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村落风貌消失、文脉断裂现象却日益加剧。生态文明时代,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等及时做出了“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一系列重要决议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认真总结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并加以推广”(人民网,2013.10.10)。蔡武部长指出,要“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对传统村落建设等各产业领域的提升作用”(人民日报,2013.9.25)。在此背景下,传统村落风貌保护规划理论的创新,成为艺术学科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
  论文按照传统村落风貌是什么、传统村落风貌协同怎样形成、传统村落风貌协同如何规划这一逻辑思路,从研究理论基础及传统村落风貌解析、协同视角下传统村落风貌研究、传统村落风貌的协同规划(以桐庐县深澳村为例)三个主要内容展开讨论。论文主体部分依次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传统村落风貌解析。系统阐述国内外传统村落风貌研究进展;分析传统村落(风貌)的基本概念,及与古村落的特征差异;探讨传统村落风貌的属性,了解传统村落风貌的构成要素,归纳总结传统村落风貌的主要特征。
  第二部分:新视角下的传统村落风貌研究。首先着重介绍了协同论(主导理论)和公共艺术论(辅助理论),为目前传统村落风貌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村落风貌的规划的五个基本观点(自然观、地域观、过程观、系统观、自组观),并具体阐述了这五个观点与传统村落风貌规划的协同关系。
  第三部分:浙江典型地区传统村落风貌协同规划研究。对深澳村的物质要素和文化构成进行分析提炼,在此前提下,对深澳村特色风貌(空间结构、传统建筑风貌、水系风貌、道路交通风貌和公共艺术风貌等)保护规划进行分层探讨。
  通过理论建构和案例探讨,本论文提出以下结论:
  第一,传统村落风貌是一种“协同”的动态存在。这种协同不仅指传统村落风貌要素(物质、结构、功能、意义)之间的协同,还包括与自然、经济、文化、美学等其他外部要素的协同。
  第二,公共艺术介入传统村落风貌营造,不仅能有效提升村落的开放程度、加强了村民的乡土意识而且还为传统村落未来的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第三,传统村落风貌协同不是一种规划蓝图而是一种生态发展理念。以传统村落风貌与它的相关因素(物质要素、文化构成、公共艺术等)协调发展为原则,通过适当的控制和引导,使传统村落在不断发展中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并形成可持续、优化发展的传统村落风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