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棉花进口贸易的国际市场势力研究
【6h】

中国棉花进口贸易的国际市场势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基本框架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际市场势力的界定

2.2 国际市场势力的研究进程

2.2.1 国外市场势力理论相关研究

2.2.2 国内市场势力理论相关研究

2.3 国际市场势力的测度指标

2.3.1 基于市场结构的测度指标

2.3.2 基于盈利性的测度指标

2.3.3 基于实证模型的测度指标

3 基于买卖双方视角的两国局部均衡模型

3.1 剩余需求与剩余需求弹性

3.2 剩余需求弹性与卖方国际市场势力的数理分析

3.3 剩余供给弹性与买方国际市场势力的数理分析

3.4 两国局部均衡贸易模型

3.4.1 基于卖方视角的SMR(2007)模型

3.4.2 基于买方视角的SMR(2007)模型

3.4.3 基于买卖双方视角的两国局部均衡模型

4 棉花市场现状分析

4.1 世界棉花生产、消费与贸易

4.1.1 世界棉花生产现状

4.1.2 世界棉花消费现状

4.1.3 世界棉花贸易现状

4.1.4 世界棉花价格走势

4.2 中国棉花生产、消费与贸易

4.2.1 中国棉花生产现状

4.2.2 中国棉花消费现状

4.2.3 中国棉花进口特征分析

5 中国棉花进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的实证分析

5.1 中国棉花进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缺失的经验事实

5.1.1 棉花进口单价对比分析

5.1.2 中国棉花贸易进口集中度分析

5.2 中国棉花进口贸易国际市场势力的实证测算

5.2.1 测度模型的选择与构建

5.2.2 研究对象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5.2.3 模型的识别与估计

5.3 中国棉花买方国际市场势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5.3.1 较高的棉花生产成本

5.3.2 较高的美棉市场份额

5.3.3 国内涉棉企业较低的市场集中度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本文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国际市场势力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作为买方或卖方在国际市场上所拥有的能够影响产品价格,提高本国福利水平的一种能力。随着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国内棉花需求缺口巨大,棉花的供需平衡必须依靠进口贸易来实现,中国因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中国在棉花进口市场上的“大市场”地位,却并未获得相应的国际市场势力,反而承担了棉花进口剧烈波动所导致的损失。
   本文基于买卖双方视角,采用修正的Song-Marchant-Reed(2007)模型,测度了中美棉花贸易中,中国和美国作为买方和卖方分别拥有的国际市场势力大小。实证结果表明在中美棉花贸易中,中国的买方国际市场势力(6.5%)小于美国的卖方国际市场势力(12.1%).本文进一步分析得出:较高的棉花生产成本,较高的美棉市场份额和国内涉棉企业较低的市场集中度是导致中国棉花进口贸易买方国际市场势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增加本国棉花供给,从而降低对美棉的剩余需求;实现棉花进口来源国和渠道多元化,降低棉花进口市场集中度;提高国内涉棉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著录项

  • 作者

    李鹏飞;

  •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 学科 国际贸易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治平;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752.652.2;
  • 关键词

    棉花; 进口贸易; 国际市场势力; 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