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PDT数字集群系统的协议解析与实现
【6h】

基于PDT数字集群系统的协议解析与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对照表

图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数字集群技术应用

1.3 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系统架构与相关知识

2.1 无线集群标准

2.1.1 泛欧数字集群系统(TETRA)标准

2.1.2 数字移动无线电(DMR)标准

2.1.3 P25(Project 25)标准

2.2 PDT标准

2.2.1 突发与帧结构

2.3 ETRA基础平台

2.3.1 ETRA系统架构

2.3.2 ETRA软件架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DT协议子系统

3.1 PDT基站系统

3.2 PDT基站软件协议子系统

3.3 基站控制(BSC)模块

3.3.1 PDT协议适配层(PPAL)

3.3.2 TETRA协议适配层(TPAL)

3.3.3 交换中心接口应用协议(B1AP)

3.4 基站收发信机(BSR)模块

3.4.1 数据链路层(DLL)

3.5 层间消息

3.5.1 消息头

3.5.2 注册接口消息

3.5.2 呼叫建立接口消息

3.6 信令

3.6.1 PDU总表

3.6.2 PDU描述

3.6.3 字段说明

3.7 MLE原语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注册与单呼功能实现

4.1 实现流程

4.1.1 主控模块

4.1.2 消息处理模块

4.1.3 消息处理

4.2 公共部分实现

4.2.1 客户端注册

4.2.2 BSR信令发送与接收

4.2.3 P_PAL信令处理

4.2.4 T_PAL信令处理

4.3 登记(Register)功能实现

4.3.1 P_PAL信令处理

4.3.2 T_PAL信令处理

4.4 无线语音单呼(Private Call)功能实现

4.4.1 P_PAL信令处理

4.4.2 T_PAL信令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结果

5.1 MFC模拟

5.2 功能描述

5.2.1 登记

5.2.2 单呼振铃

5.3 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集群通信系统,即无线专用调度通信发展迅速,由于其专用性要求高,使得各个系统相互兼容存在很大问题,在有些方面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日趋完善,尤其是专业数字集群系统(PDT)等满足中国国情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集群通信标准的出现,厂家系统互通互联以及向下兼容模拟系统等问题有了很大改善。因此,对各数字集群协议标准及系统间相互兼容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述了PDT数字集群基站协议子系统的设计,实现了PDT协议与陆上集群无线电(TETRA)协议间的相互解析。
  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相关的关键技术,包括本系统所需的PDT数字集群系统、系统的总体架构,为本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
  然后,设计实现了PDT基站协议子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BSC)侧和基站收发信机(BSR)侧,其中BSC侧主要是对PDT结构信令与TETRA消息交互的实现,而BSR侧主要是对PDT结构信令的接收转发功能的实现。
  最后,在ETRA平台基础上,实现了登记、单呼等功能。在实现PDT系统基站软件协议子系统基础上,利用MFC编写显示模块显示信令在系统内的解析过程。用协议分析软件pdtAnalyser解析信令,以及SecureCRT查看系统运行日志,对三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了PDT基站软件协议子系统的信令解析的正确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