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推动节能减排的绿色税收体系研究
【6h】

推动节能减排的绿色税收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导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

1.2.2国内研究

1.3论文的基本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基本结构

1.3.2研究方法

1.3.3创新之处

第2章绿色税收体系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2.1绿色税收体系的内涵

2.2绿色税收体系的理论基础

2.2.1外部性理论和庇古税

2.2.2公共产品理论

2.2.3“双重红利”假说

2.3绿色税收的经济效应分析

2.3.1可持续发展效应分析

2.3.2导向性效用分析

2.3.3双重红利效用分析

第3章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现状分析

3.1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3.1.1资源税

3.1.2消费税

3.1.3车船使用税

3.1.4城市维护建设税

3.1.5城镇土地使用税

3.1.6耕地占用税

3.1.7增值税

3.1.8企业所得税

3.2我国现行绿色税收体系的效果分析

3.2.1我国税收体系的绿化程度不高

3.2.2能源资源税税负偏低

3.2.3对自然资源保护力度不足

3.2.4机动车涉税不尽合理

3.2.5缺乏促进“减排”的专门税种

3.2.6绿色税收优惠政策手段单一

3.3我国台湾地区的绿色税收实践

3.3.1台湾地区现行的绿色税收体系

3.3.2台湾地区能源税草案介绍

3.3.3未来能源税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分析

第4章OECD国家绿色税收体系的实践

4.1 OECD国家绿色税收的发展概况

4.1.1 OECD国家绿色税收发展的三个阶段

4.1.2 OECD国家绿色税收的三种类型

4.2 OECD国家绿色税收介绍

4.2.1丹麦的绿色税收

4.2.2美国的绿色税收

4.3 OECD国家实行绿色税收的环境效果分析

4.3.1丹麦能源税效果评价

4.3.2美国绿色税收效果评价

4.3.3其他OECD国家绿色税收效果评价

4.4 OECD国家绿色税收的借鉴意义

4.4.1绿色税收作为治理环境的主要手段

4.4.2绿色税收以能源税为主体

4.4.3确保整体税负稳定

4.4.4重视差别税率的引导作用

4.4.5绿色税款的使用要“专款专用”

第5章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完善

5.1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基本原则

5.1.1依法治税原则

5.1.2公平与效率原则

5.1.3治理与引导原则

5.1.4环境与经济原则

5.1.5专款专用原则

5.2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建议

5.2.1对现行资源税的完善

5.2.2对现行消费税的完善

5.2.3尽快开征燃油税

5.2.4设立征收环境税

5.2.5税收优惠政策的完善

5.3绿色税收体系的配套措施

5.3.1将生态文明纳入政绩考核,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5.3.2政府、企业和银行合力推进绿色信贷

5.3.3建议出台绿色消费促进法

5.3.4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5.3.5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温家宝总理提出要从十个方面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这是个真实的选择问题,是一个要GDP还是要生态的问题。”我国目前节能减排形式严峻,任重道远,经济效益之外,必须树立生态效益的观念,这意味着必须牺牲一部分GDP,换来青山、绿水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税收作为政府治理环境的重要经济手段,应该选择最能发挥其优势的领域对节能减排进行重点支持,可归纳为:“开源、节流、循环、保护”,即: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以替代传统能源;支持高能耗行业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对废物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支持清洁生产以及绿色消费,引导居民绿色生活方式. 本文围绕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这条主线,以促进节能减排为出发点,以人和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采取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现行的绿色税收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对OECD国家的绿色税收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特别研究了台湾地区关于能源税立法的讨论,进而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提出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具体改革构想。 绿色税收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有的完善改进措施都要在谨慎研究的情况下逐步推进。绿色税收的完善要建立在整体税负水平不变的基础上逐步进行,不能损害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灵活运用税收差别等手段引导人们的生活习惯,推动节能减排,共建生态文明,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