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球原油贸易空间格局与我国进口地理方向优化
【6h】

全球原油贸易空间格局与我国进口地理方向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和展望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研究展望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原油贸易空间格局的研究

2.1.1 原油贸易空间格局概念

2.1.2 原油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

2.1.3 定性分析

2.1.4 计量分析

2.2 原油进口风险和优化策略的研究

2.2.1 原油进口来源地风险研究

2.2.2 原油进口运输风险研究

2.2.3 进口优化策略的研究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第三章 全球原油贸易空间格局的现状及趋势

3.1 全球原油贸易供需现状及趋势

3.1.1 原油需求现状和趋势

3.1.2 原油供给现状和趋势

3.2 原油贸易联系现状

3.2.1 贸易联系的计量方法

3.2.2 全球原油贸易空间格局的出度与入度

3.2.3 全球原油贸易空间格局贸易强度的变化

3.2.4 结构熵与原油贸易联系的均质性

3.3 总体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原油进口空间格局评估及优化

4.1 我国原油进口空间格局计量

4.1.1 我国原油进口空间格局的入度

4.1.2 我国原油进口空间格局的权重变化

4.1.3 我国原油进口空间格局均质化程度演变

4.1.4 结论分析

4.2 原油进口空间格局的国别横向比较

4.2.1 入度差异

4.2.2 贸易联系强度比较

4.2.3 贸易空间格局均质化程度比较

4.2.4 国别横向对比结论

4.3 我国原油进口地理方向的优化

4.3.1 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目标

4.3.2 优化的实证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总结

5.2 我国进口来源优化的政策建议

5.2.1 政府政策建议

5.2.2 企业策略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014年是国际原油市场剧变的一年,终结了之前持续数年的油价高涨时期。全球原油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非欧佩克国家的原油产量不断刷新纪录,而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消费需求放缓,2014年原油消费增长仅0.9%。受供需变化的影响,全球原油贸易空间格局随之发生变动。把握当前原油贸易的流向、规模及其变化,有利于我国从中得到启示,从而调整我国进口战略,克服不足之处。
  本文选取了2005-2014年世界各国原油进出口数据,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全球原油贸易空间格局的网络拓扑结构,并以节点职能、出入度数量、贸易权重以及贸易联系均质化程度为基本研究对象,研究了全球原油贸易空间格局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接着以同样的研究方法考察了我国原油进口格局,并与世界上其他原油进口大国作对比,总结出我国当前进口格局的不足之处。最后通过数理模型提出我国原油进口地理方向的具体优化方式,并在这个基础上提供政府和企业层面上的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原油贸易规模逐年增长,供需端从地区上看变化不均匀,亚太地区和中西欧成为全球原油贸易格局中最主要的消费市场,尤其是亚太地区原油消费仍保持增长,而北美地区对原油的进口需求出现下降,且趋势明显。相反,北美及中南美出口显著增加,中东仍保持稳定。此外,研究发现我国原油进口格局中存在进口来源集中度高,风险较高,进口格局有序性较差的问题。因此在原油进口来源地构成上应当充分利用我国与俄罗斯中亚的地缘优势,调高来自该区域的进口比例,增加来自北美及拉丁美洲的原油进口量,形成风险程度较低,具有一定有序性的进口格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