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锦溪日记》所记人物与福建风俗研究
【6h】

《锦溪日记》所记人物与福建风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鲁认生平

第二章 《锦溪日记》所记人物考

第一节 明朝差官

第二节 明朝间谍

一、林震虎

二、许仪后

一、孙继爵

二、杨洪震

三、呼鹤来

四、朱运昌

第四节 文人学士

一、金学曾

二、徐即登

三、李材

四、洪汝讷 洪汝让

五、王继皋 王继武 袁敬烈

第五节 漂流难民

小结

第三章 鲁认的异国见闻——以福建为主

第一节 华帆之制

第二节 端阳盛节

第三节 待僧之俗

第四节 社会风教

第五节 两贤祠书院

第六节 科举制度

一、朝鲜科制

二、明朝科制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锦溪日记》是由“壬辰倭乱”时期朝鲜被掳民鲁认所记的汉文纪行笔录。作为一份流布未广的史料,其记载内容充实丰富、叙述视角直观朴素,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献价值。本论主要就日记所记人物及鲁认在福建地区的所见见闻进行梳理研究。
  人物研究章节主要就鲁认的社交圈进行了整理分析,内容上包括这些社交对象各自的社会背景,通过怎样的途径与鲁认相识相知,对鲁认有怎样的帮助,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经研究发现:鲁认在华期间的交往对象,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论其内容,则“讲习有真乐,谈笑无俗流”。作为一名异域者,鲁认借助以诗助兴、以诗会友等手段和方式,得以快速融入福州学人社交圈。这暗示着在明代的东亚世界,共通的汉文学素养作为跨国人物交往的润滑剂,可帮助打破国界之隔阂。
  福建风俗考章节则分别就日记中记载的华帆之制、端阳盛节、待僧之俗、婚丧祭礼以及科举制度进行分析解读,从中发现中朝两国的异同和融通:
  (一)日记在时间、区域、缘起、活动等方面,为端阳盛节的古今差异、国别差异、民俗文化归属之争提供了参考;
  (二)在僧侣于中朝的待遇反差方面,日记为此提供了历史实例;
  (三)在明代盛行一时的书院制背景之下,日记所述两贤祠书院反应出明时学府作为教育机构亦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故而学府之内实现了“圣学”和“举业”的合一。
  东亚社会在文明体系上的高度融合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鲁认在明之行的顺畅;“孝廉”“持敬”等价值观理念的共通实现了鲁认身份的转换,从而备受礼遇。文明理念的受容是打破自我与他者之隔阂、本土与异域之隔阂的基础,而鲁认在《锦溪日记》中所展现的东亚共融共通的图景,正是中国文化对东亚诸国产生影响的缩影,因此至今仍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