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聚合氯化铝中Al(Ⅲ)的形态分布影响因素及混凝性能研究
【6h】

聚合氯化铝中Al(Ⅲ)的形态分布影响因素及混凝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混凝法概述

1.2常用无机混凝剂

1.3混凝原理概述

1.4混凝效果定量模式

1.5聚合氯化铝中Al(Ⅲ)的形态分布形态分析方法

1.5.1 Al(Ⅲ)在溶液中的形态分布及转化

1.5.2Al(Ⅲ)水解聚合形态的形态分析方法

1.5.3铝盐羟基化的特征参数B*及计算公式

1.6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发展趋势

1.7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实验内容和方法

2.1实验药剂与试剂

2.2实验仪器

2.3PAC的制备

2.4处理水样

2.5混凝方法

2.6分析方法

2.6.1铝的形态分析方法

2.6.2残留铝的测定

第三章合成工艺条件对Al-Ferron反应动力学特征及Al(Ⅲ)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

3.1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合成的PAC的形态分析

3.2 Al-Ferron逐时络合动力学分析及Ala、Alb、Alc的划分

3.3合成工艺条件对Al-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3.3.1碱化度对Al-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3.3.2铝的初始浓度对Al-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3.3.3搅拌强度对Al-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3.3.4温度对Al-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3.3.5加碱速度对Al-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3.4合成工艺条件对Al-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和形态分布的影响

3.4.1碱化度对Al(Ⅲ)形态分布的影响

3.4.2铝的初始浓度对Al(Ⅲ)形态分布的影响

3.4.3搅拌强度对Al(Ⅲ)形态分布的影响

3.4.4温度对Al(Ⅲ)形态分布的影响

3.4.5加碱速度对Al(Ⅲ)形态分布的影响

3.5结论

第四章不同碱化度的聚合氯化铝在焦化废水中的混凝效果及残留铝量研究

4.1实验所用的PAC的合成及形态分布

4.2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4.3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4.4pH对残留铝含量的影响

4.5碱化度B对残留铝含量的影响

4.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项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采用微量滴碱法,通过改变碱化度、铝的初始浓度、搅拌强度、合成温度、滴碱速度等合成工艺条件,系统地制备了一系列聚合氯化铝样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动力学分析,采用改进了的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中Al<,a> 、Al<,b>二种含量的划分方法,对铝溶液中的Al(Ⅲ)的形态分布及形态转化过程的影响.另外,为了指导聚合氯化铝在实际废水处理过程的正确使用,以便取得最佳的混凝效果,该文还就不同碱化度的PAC,系统地对焦化废水进行混凝实验,摸索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最佳碱化度、用量及pH适用范围,同时对碱化度和pH对残余铝量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