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茶叶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以浙江为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6h】

茶叶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以浙江为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资助

1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评述

1.3.1“食品安全”的内涵

1.3.2食品安全特性与质量控制问题

1.3.3食品安全管理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行为问题

1.3.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问题

1.3.5安全食品国际贸易政策问题

1.3.6简要评述

1.4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4.1研究方法

1.4.2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5研究数据来源

1.6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6.1创新之处

1.6.2不足之处

2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2.1安全食品的定义与条件

2.2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2.2.1“柠檬市场”理论

2.2.2茶叶市场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2.2.3交易费用理论

2.2.4委托代理理论

2.3产业组织理论

2.3.1茶产业组织的形成背景

2.3.2茶产业组织运行成本和行为策略

2.3.3茶叶合作组织(社)和茶叶行业协会

2.4茶叶质量安全行为分析

2.4.1生产者行为理论

2.4.2消费者行为理论

2.5小结:对本研究有重要意义的几个理论性结论

3茶叶质量安全的特殊性

3.1茶叶质量安全的含义

3.1.1茶叶质量

3.1.2茶叶安全性

3.2茶叶质量安全的评价

3.2.1感官品质评价

3.2.2化品质评价

3.2.3安全指标评价

3.3茶叶交易特性与质量安全

3.3.1茶叶生产的资产专用性

3.3.2茶叶的交易频率

3.3.3茶叶农残的信息问题

3.3.4茶叶名称共享性

3.4安全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特性

4国内外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的比较

4.1外国茶叶质量安全体系

4.1.1茶叶质量安全法规体系

4.1.2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4.1.3茶叶质量安全支持体系

4.2我国茶叶质量安全体系

4.2.1茶叶质量安全法规体系

4.2.2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4.3与国外茶叶质量安全体系的差距

4.3.1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4.3.2茶叶安全管理体制不顺

4.3.3茶叶科研开发滞后

5茶叶质量安全生产者行为的实证分析

5.1企业行为对茶叶安全性的影响

5.1.1理论框架

5.1.2研究假设

5.1.3样本资料概述

5.1.4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5.1.5本节简要结论

5.2农户行为对茶叶安全性的影响

5.2.1论分析框架

5.2.2研究假设

5.2.3样本资料概述

5.2.4茶农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5.2.5本节简要结论

6茶叶质量安全消费者行为的实证分析

6.1消费需求理论模型

6.1.1安全食品需求函数

6.1.2消费者支付意愿模型

6.2茶叶消费和分析假设

6.2.1茶叶消费情况

6.2.2需求分析假设

6.3问卷调查资料概述

6.3.1资料来源与基本特性

6.3.2茶叶消费习性描述

6.4安全茶叶的认知与消费行为分析

6.4.1了解程度与信息来源

6.4.2可信度和愿付价格

6.4.3茶叶偏好与购买行为

6.5消费者安全茶叶选择的内在机理

6.5.1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6.5.2愿意用较高价格购买安全茶叶的意愿分析

6.6购买安全茶叶愿意支付价格的计量分析

6.6.1愿意支付价格增幅的计量分析

6.6.2愿意支付价格增额的回归分析

6.7本章主要结论

7安全茶叶生产的绩效分析

7.1不同技术条件下茶叶生产绩效的实证比较

7.1.1资料来源与特性

7.1.2典型案例分析

7.1.3安全茶叶的成本效益分析

7.2不同产业组织形式下安全茶叶生产绩效分析

7.2.1茶叶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7.2.2不同组织模式的安全茶叶生产绩效评价

7.3政府介入条件下安全茶叶的绩效分析

7.3.1政府介入安全茶领域的管理措施

7.3.2政府介入条件下安全茶绩效分析

7.4本章主要结论

8结论与建议

8.1主要研究结论

8.2提高茶叶安全性的建议

8.2.1宏观层面的有效措施

8.2.2微观层面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茶叶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2:『茶农茶叶生产的安全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3:『茶叶安全性消费现状评价』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在对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茶叶质量安全特性为出发点,采用笔者对浙江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调查数据资料,实证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行为及其对安全茶叶生产的影响,并从生产技术、产业组织及政府管理的角度评价安全茶叶生产绩效,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次上揭示影响茶叶质量安全性的内在机理,提出市场化与国际化背景下提升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制度条件与政策选择.按照上述思路,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系统地回顾与评述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