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售房养老模式—养老保障新视角探讨
【6h】

售房养老模式—养老保障新视角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导论

1.1研究意义

1.2课题背景

1.3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4理论创新

2.售房养老模式的提出背景

2.1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2.2城市老年贫困

2.3未富先老,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2.4传统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3.售房养老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3.1房地产的基本特点

3.2住房制度改革及住房商品化

3.3地价、房价持续增值

3.4现代家庭理念不断更新

3.5售房养老目前尚需进一步具备的条件

4.售房养老模式的基本设计

4.1售房养老模式的含义

4.2售房养老模式的运作思路

4.3售房养老模式的操作机制

4.4售房养老模式的适用对象

4.5售房养老模式运作涉及的基本要素

4.6房产养老其它模式选择

5.每期应支付额度的计算

5.1计算公式

5.2房屋售价计算

5.3预期存活寿命计算

5.4给付系数计算

5.5每期应支付额度的调整

5.6预期存活寿命与实际存活寿命的差异及承担机制

5.7售房养老模式下的留住与移出的选择比较

6.售房养老模式的理论依据

6.1养老及社会保障理论

6.2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理论

6.3两权分离和期权理论

6.4家庭代际财富传递理论

6.5资源配置理论

6.6资产流动理论

7.售房养老积极效应评析

7.1提供了解决养老问题的新思路

7.2提高养老预期,和谐家庭代际关系

7.3激活房地产交易市场,促进消费,增加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7.4为巨额保险资金提供安全可靠、收益稳定的投资出路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系统阐述了“售房养老”模式的提出背景和理论依据,并对该模式的可行性及积极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评析。  本文将制度安排和机制运作作为研究和论述的重点。明确了模式的运作思路、操作机制、适用对象和基本要素,并对其中的重点、难点环节——“每期应支付额度的计算”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述。对涉及计算公式的三大要素:房屋售价、预期存活寿命和给付系数分别予以了剖析,提出了“长期行为阶段化,设定标准可调化”的调校设想,分析了预期存活寿命与实际存活寿命差异风险的承担机制,同时还对售房后的留住养老和移出养老进行了经济比较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