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稻田土壤供氮机理及水稻氮肥优化施用研究
【6h】

稻田土壤供氮机理及水稻氮肥优化施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第一章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1.1引言

1.2氮素在水稻生长中的作用

1.3水田土壤中的无机态氮

1.4土壤有机态氮研究

1.4.1有机态氮在土壤中的作用

1.4.2土壤有机氮的矿化研究

1.4.3有机态氮形态分布

1.5土壤中的微生物量氮—活性有机氮库研究综述

1.5.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1.5.2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可矿化氮之间的关系

1.5.3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测定

1.5.4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1.6淹水土壤氮的转化

1.6.1影响氮行为的淹水土壤的特性

1.6.2淹水土壤有机N的矿化和固定作用

1.6.3淹水土壤的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1.6.4稻田土壤中减少氮损失的管理方法

第二章水稻长期定位肥料试验土壤氮素形态、转化及供氮能力研究

2.1第一节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2.1.1引言

2.1.2材料和方法

2.1.3结果与分析

2.2第二节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态特性的影响

2.2.1引言

2.2.2材料和方法

2.2.3结果与分析

2.3第三节 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氮素形态及供氮能力研究

2.3.1引言

2.3.2材料与方法

2.3.3结论

2.4第四节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腐殖质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特性

2.4.1现代分析技术在土壤腐殖质研究中的应用

2.4.2引言

2.4.3材料和方法

2.4.4结果与讨论

2.4.5结论

第三章水稻优化氮肥施用研究

3.1第一节 直播早稻优化氮肥施用试验

3.1.1引言

3.1.2材料与方法

3.1.3结果与分析

3.1.4讨论

3.2第二节 适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与农民常规施肥技术(FFP)对比试验

3.2.1引言

3.2.2材料与方法

3.2.3试验结果

3.3第三节 离子交换树脂球在测定水稻土养分释放动态中的应用

3.3.1离子交换树脂的发展历史

3.3.2树脂球在水稻土养分测试中的运用

3.3.3本文研究目的

3.3.4材料与方法

3.3.5结果与讨论

3.3.6结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主要研究结论

4.2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水稻合理施用氮肥为研究目的,通过水稻长期定位肥料试验和水稻优化氮肥施用试验,采用室内培养,大田试验以及相关数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土壤氮素供给-水稻养分吸收-水稻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采用先进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和测定方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土壤氮素转化机理及土壤供氮能力,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为制定合理的水稻施肥方案,减少氮肥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说明平衡施肥处理对维持土壤微生物活性有益。在连续种植水稻条件下,水稻对缺肥处理土壤所缺养分养分库的消耗加快,这种情况明显影响了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对土壤氮素的转化不利。    本文应用红外光谱法和1H-NMR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HA和FA的化学基团组分,并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对腐殖质化学基团构成的影响。为了验证水稻精细养分管理技术(SSNM)是否适用于直播早稻,我们于2001年在浙江金华市石门农场和金华婺城区进行了氮肥施用对比试验。采用“通用佳”离子交换树脂球法研究了3种不同温度下(15℃,25℃,35℃)淹水土壤氮、磷、钾、钙、镁等养分释放的动态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