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企业联盟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的观点
【6h】

企业联盟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的观点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联盟的战略价值日益凸现

1.1.2联盟的网络化发展趋势和管理复杂性的增加

1.1.3“成长外部化,控制内部化”联盟新思维的出现

1.1.4动态能力理论的兴起

1.2研究问题的提出

1.2.1我国企业在联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1.2.2联盟研究的焦点及存在问题

1.3本文研究目的、内容、意义和范围

1.3.1研究目的和内容

1.3.2研究意义和范围

1.4本文的创新点

1.5本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1.5.1研究方法

1.5.2技术路线

1.5.3结构安排

1.6本文的基本概念界定

本章小结

2企业联盟能力相关理论回顾

2.1基于双边层次的联盟研究综述

2.1.1联盟形成动因研究

2.1.2联盟治理研究

2.1.3联盟演化研究

2.1.4联盟绩效研究

2.1.5研究不足及启示

2.2基于企业层次的联盟能力研究评述

2.2.1企业联盟能力——联盟研究的新领域

2.2.2现有企业联盟能力的研究视角

2.2.3研究不足及启示

2.3动态能力理论与企业联盟能力研究的方向

2.3.1动态能力研究的现实背景和理论溯源

2.3.2动态能力研究现状、比较优势和存在不足

2.3.2企业联盟能力研究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3企业联盟能力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3.1企业联盟能力:一种动态能力形式

3.2动态能力的S-IPL分析框架

3.2.1整合、过程和学习学派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

3.2.2自组织理论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

3.2.3基于理论融合的动态能力S-IPL分析框架

3.2.4动态能力S-IPL分析框架对研究联盟能力的意义

3.3企业联盟能力的概念界定

本章小结

4企业联盟能力理论模型的构建

4.1企业联盟能力形成机

4.1.1惯例、组织过程与联盟能力

4.1.2惯例内在特性与联盟能力基本构成要素的确立

4.1.3惯例的演化与联盟能力的形成

4.2企业联盟能力基本结构

4.2.1运营能力:基于运营过程的联盟惯例整合

4.2.2提升能力:基于提升过程的学习机制整合

4.2.3协控能力:基于协控过程的联盟机制整合

4.2.4联盟能力:运营、提升和协控能力的整合

4.3企业联盟能力与企业联盟绩效

4.3.1运营能力、提升能力和协控能力的协同关系

4.3.2运营能力、提升能力和协控能力与企业联盟绩效

4.4企业联盟能力的影响因素

4.4.1外部环境因素

4.4.2任务特征因素

4.4.3企业条件因素

4.5企业联盟能力的理论模型

本章小结

5企业联盟能力的实证研究

5.1研究对象与设计

5.2问卷设计

5.3问卷分析方法

5.4理论假设模型

5.5变量的测量

5.5.1企业基本资料

5.5.2运营能力的测量

5.5.3提升能力的测量

5.5.4协控能力的测量

5.5.5企业联盟能力的测量

5.5.6企业联盟绩效的测量

5.5.7企业联盟能力影响因素的测量

5.6资料分析与结果

5.6.1问卷回收和数据处理

5.6.2描述性统计分析

5.6.3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5.6.4企业联盟能力及其与企业联盟绩效关系

5.6.5企业联盟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6企业联盟能力的案例研究

6.1公司背景

6.2研究过程

6.3案例的诊断与剖析

6.3.1认识联盟能力的重要性

6.3.2有效地运营与管理特定联盟

6.3.3有组织地学习与提炼联盟经验知识

6.3.4构建专门的联盟职能部门

6.3.5企业联盟绩效的体现

6.4案例的结论与启示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论文的主要结论

7.2研究不足与展望

7.2.1研究不足

7.2.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联盟只是企业获取利益的一种更好的手段,企业最终能否从联盟中获得所需的利益,关键在于企业对联盟的掌控能力,既企业是否能在联盟中居于强势地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双方的利益共享和共赢。那么联盟能力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能力呢?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理论演绎和实证研究,建立关于企业联盟能力的理论模型以结构化的方式回答三个基本问题:联盟能力是什么,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WHAT)?联盟能力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WHY)?这种结构又是如何形成的(HOW)?来揭示联盟能力的黑箱,为企业构建和发展联盟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以及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确定了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并对本文的重要概念作了界定。 第二章,企业联盟能力相关文献综述。这一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双边层次的联盟研究综述,包括联盟动机、联盟管理两个方面,并做了相应评述;第二部分是基于企业层次的联盟能力研究评述;第三部分是动态能力理论与联盟能力的研究方向。 第三章,企业联盟能力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本章首先明确了企业联盟能力是一种动态能力形式,适合于用动态能力的观点来界定和分析;其次利用动态能力理论的基石——演化经济学的自组织观点并结合现有的整合、过程和学习学派的动态能力理论精华形成了动态能力的S-IPL分析框架;接着依托该分析框架,对企业联盟能力做了较为科学地界定,并为企业联盟能力理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基本思路。 第四章,企业联盟能力理论模型的构建,本章是论文最核心的部分。根据动态能力S-IPL分析框架的基本思路,本章首先从动态能力的基本分析单位——惯例和组织过程着手,较为详细地剖析了它们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和联盟能力之间的关系;接着通过对惯例的内在特性、演化过程与企业联盟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形成过程的关系研究,深入联盟能力的内部,在对其形成机理、基本结构、与企业联盟绩效的关系、影响因素等理论要点进行充分梳理的前提下,得出了企业联盟能力是由运营能力、提升能力和协控能力构成的自组织能力整合系统,联盟能力的形成和动态演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企业联盟绩效的影响都源于三种能力之间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持续协同互动和共同演进的结论。最后在上述理论要点综合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联盟能力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应假设。 第五章,企业联盟能力的实证研究。本章系统介绍了实证研究的过程,包括问卷设计、变量测量、抽样设计、资料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等内容,对前文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检验的结果证明了本文构建的企业联盟能力模型的合理性。 第六章,企业联盟能力的案例研究。本章利用本文构建的企业联盟能力模型对浙江省的一家企业进行了大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还有重点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案例的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企业联盟能力模型的合理性,而且也为我国企业发展联盟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展望。对全文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出结论性观点,分析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并对企业联盟能力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