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破碎处理对玉米淀粉瘤胃降解、利用和湖羊生长的影响
【6h】

不同破碎处理对玉米淀粉瘤胃降解、利用和湖羊生长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语与符号一览表、图表一览表

致谢

摘要

前言

1.饲料淀粉在反刍动物胃肠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

1.1淀粉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

1.2淀粉在反刍动物小肠中的消化吸收

1.3饲料淀粉过瘤胃保护的意义

2.玉米的营养特性及其利用的影响因素

3.不同加工处理对玉米营养价值及其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

3.1不同加工方法在反刍动物饲料淀粉处理上的应用

3.2玉米饲用的主要加工处理方法

3.3加工处理对玉米营养价值及其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

4.瘤胃原虫在反刍动物消化代谢上的作用

4.1瘤胃原虫的分类

4.2瘤胃原虫的作用

5.反刍动物饲料瘤胃降解率的测定方法

5.1 体内法

5.2半体内法

5.3体外法

6.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试验研究

1.不同破碎加工处理对玉米淀粉过瘤胃程度的影响(试验一)

1.1材料与方法

1.2结果与分析

2.不同破碎处理对玉米淀粉在湖羊真胃中残留量的影响(试验二)

2.1材料与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3.饲喂不同破碎处理的玉米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三)

3.1材料与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4.综合讨论

4.1玉米籽粒的不同破碎处理对其淀粉过瘤胃保护的效果

4.2不同破碎处理的玉米对湖羊的饲养效果

5.主要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反刍动物由于自身消化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其对饲料淀粉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明显不同于单胃动物。通常情况下,饲料淀粉在瘤胃内大部分、且迅速地被降解和发酵,主要以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形式被吸收和利用,而进入小肠以葡萄糖形式吸收的量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肉用型反刍动物体内代谢能转化为净能的效率,最终导致生产性能的下降。而且,饲料淀粉的大量瘤胃降解也会导致瘤胃内pH值的显著下降及增加瘤胃酸中毒的风险。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玉米籽粒的不同破碎加工处理,来研究其对玉米淀粉在湖羊瘤胃内降解程度、养分利用和湖羊生长的影响,从而为今后反刍动物(湖羊)的饲养实践提供技术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试验一,通过对玉米籽粒采取粉碎、压碎或整粒饲喂三种不同程度的破碎处理,研究了不同破碎处理对玉米淀粉过瘤胃程度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动物为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2-3月龄青年湖羊9头,按照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三组,采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了不同破碎处理的玉米籽粒的干物质(DM)和淀粉瘤胃消失率及其饲喂湖羊的瘤胃pH值和原虫计数。结果表明:粉碎玉米在湖羊瘤胃内的DM消失率最高,在不同时间点的瘤胃消失率均显著地高于压碎玉米和整粒玉米,且压碎玉米的各时间点瘤胃DM消失率也显著高于整粒玉米。其中,粉碎、压碎和整粒玉米48h的瘤胃DM消失率分别为92.8%、73.5%和22.5%,且不同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相应地,不同破碎处理玉米籽粒的淀粉瘤胃消失率也呈现出与玉米DM消失率相同的趋势,粉碎玉米在瘤胃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淀粉消失率均显著地高于压碎玉米和整粒玉米,其中粉碎、压碎和整粒玉米淀粉的3h瘤胃消失率分别为7.7%、6.3%和3.2%。而且,压碎玉米在瘤胃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淀粉消失率也显著高于整粒玉米。当湖羊饲喂粉碎玉米时,其瘤胃pH值下降迅速,其中饲喂后3h的瘤胃pH值降至5.95,显著低于饲喂压碎玉米6.63和整粒玉米7.05的瘤胃pH;且随着时间延续瘤胃pH值进一步下降,饲喂后12h的瘤胃pH值已降至4.98,也显著低于饲喂压碎玉米5.97和整粒玉米6.82的pH值。同时,由于瘤胃pH值的下降,导1致饲喂粉碎玉米湖羊的瘤胃原虫数也显著低于饲喂压碎和整粒玉米的湖羊,三者的原虫数分别为2.84、4.94、5.22(×105个/ml);但在饲喂压碎玉米与整粒玉米的湖羊间,瘤胃原虫数在喂料后6h差异不显著,仅在喂料后12h差异达到显著,分别为4.81和5.26(×105个/ml)。 试验二,选用2-3月龄青年湖羊9头,分别安装真胃瘘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饲喂经过不同破碎处理的玉米籽粒,测定了不同破碎处理的玉米淀粉过瘤胃进入真胃的残留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籽粒破碎程度的提高,其淀粉在湖羊真胃中的残留量呈现下降。在不同时间点,三种不同破碎处理的玉米淀粉在湖羊真胃中的残留含量大小依次为:整粒玉米>压碎玉米>粉碎玉米,其中饲喂后48h的真胃淀粉残留含量分别为8.93%、6.18%和3.43%。而对同一破碎度的玉米淀粉而言,其在湖羊真胃中不同时间点的残留含量差异不明显。这与不同破碎处理的玉米淀粉在瘤胃内的消失率结果相一致。 试验三,采用三种不同破碎处理的玉米分别作为湖羊的基础精料,对湖羊进行了为期105天的生长试验。试验动物为36头2-3月龄的青年湖羊,公母各半,按照性别一致原则,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头,分3栏饲养,其中公羊栏4头、母羊栏4头和混合栏公、母羊各2头。试验期包括预试期15天和正试期90天。结果表明:饲喂粉碎、压碎和整粒玉米的生长湖羊,试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7.3、58.8和63.7g/d,其中饲喂整粒玉米湖羊的日增重最高,比饲喂压碎和粉碎玉米的湖羊分别提高了8.33%和34.67%;并且饲喂压碎玉米与粉碎玉米相比,湖羊日增重也有明显提高的趋势。 综上所述,不同破碎处理的玉米淀粉,在湖羊瘤胃内逃离微生物降解而过瘤胃的程度随着玉米籽粒破碎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以整粒饲喂的玉米淀粉过瘤胃程度最高,相应地,其饲喂湖羊的增重效果最好,其饲料利用率明显优于压碎或粉碎的玉米。其次是压碎处理的玉米,其淀粉过瘤胃程度和对湖羊的饲喂效果也略优于粉碎玉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