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城市理性扩张中的新城成长模式研究——以杭州为例
【6h】

大城市理性扩张中的新城成长模式研究——以杭州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1.2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3大城市理性扩张与新城成长

1.2相关概念界定

1.2.1新城

1.2.2城市边缘区

1.2.3郊区化和卫星城

1.2.4都市区、都市圈与城市群

1.2.5城市蔓延和郊区蔓延

1.3新城研究文献综述

1.3.1国外新城研究文献综述

1.3.2国内新城研究文献综述

1.4研究对象的确定

1.5研究意义

1.5.1弥补国内新城研究不足

1.5.2发挥典型案例示范效应

1.5.3启发潜在以城带乡效应

1.6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的建立

1.6.1研究方法

1.6.2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的建立

1.7本章小结

2新城成长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新城成长动力相关理论

2.1.1城市生命周期理论

2.1.2聚集经济理论

2.1.3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2.1.4最优城市规模理论

2.1.5有效城市规模理论

2.2新城空间成长相关理论

2.2.1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2.2.2城市空间扩散理论

2.2.3城市自组织理论

2.3新城建设发展相关理论

2.3.1霍华德(Howard E.)的田园城市理论

2.3.2恩温(Unwin R.)的卫星城理论

2.3.3沙里宁(Saarinen E.)的有机疏散理论

2.3.4赖特(Wright F.L.)的广亩城理论

2.3.5新城市主义理论

2.3.6理性增长理论

2.3.7城市成长管理理论

2.4新城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2.4.1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2.4.2产业集群理论

2.4.3产业结构趋同理论

2.4.4主导产业理论

2.5新城管理变革相关理论

2.5.1政府行为理论

2.5.2城市管理理论

2.5.3城市经营理论

2.5.4城市管治理论

2.5.5城市管理、城市经营与城市管治三种理论比较

2.6本章小结

3新城成长各国实践研究综述

3.1国外新城成长概况

3.1.1第一代新城

3.1.2第二代新城

3.1.3第三代新城

3.1.4第四代新城

3.2国外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新城成长历程

3.2.1英国

3.2.2法国

3.2.3美国

3.2.4日本

3.2.5新加坡

3.2.6中国香港

3.2.7部分发展中国家

3.3中国新城成长历程

3.3.1改革开放以前的卫星城规划与建设(1949~1977年)

3.3.2快速城市化时期的新城规划与开发(1978年至今)

3.4国外新城成长实践总结

3.4.1新城产生的背景及目的

3.4.2新城运行机制与主要模式

3.4.3新城投资方式与政策保障

3.4.4新城开发规模与建设密度

3.4.5新城规划创新与土地控制

3.5国际经验给予中国新城成长的启示

3.5.1立足区域协调高度指导工作

3.5.2发挥政府新城管理的能动性

3.5.3积极导入规划创新理念

3.5.4重视优化新城产业结构

3.5.5合理调控新城开发规模

3.5.6完善新城配套政策措施

3.6本章小结

4新城成长动力研究

4.1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路径依赖

4.1.1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色

4.1.2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多种路径

4.1.3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现状

4.1.4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4.2大城市扩散式发展与城市规模

4.2.1城市蔓延发展下的大城市病

4.2.2城市规模的现实矛盾

4.2.3城市规模的再认识

4.3新城成长动力研究

4.3.1大城市迅猛发展奠定新城成长基础

4.3.2大城市空间结构实现理性扩张

4.3.3聚集效应推动下的新城成长

4.3.4新城成长引发大城市规模合理变化

4.4杭州新城成长动力实证研究

4.4.1杭州城市发展定位

4.4.2杭州城市发展中遭遇的土地“瓶颈”

4.4.3杭州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矛盾

4.4.4杭州理性扩张中的新城成长

4.5本章小结

5新城空间成长研究

5.1新城空间成长的现实背景

5.1.1改革开放以前的工业卫星城

5.1.2快速城市化时期的新城

5.2新城空间成长的经济背景

5.2.1聚集效应变化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5.2.2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5.3新时期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演进

5.3.1新时期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历程

5.3.2新时期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演进模式

5.4新城空间组织的形成

5.4.1新城空间组织的形成机制

5.4.2新城空间组织的形成途径

5.5新城空间成长研究

5.5.1新城空间成长的前提

5.5.2新城空间成长的扩展形式

5.5.3新城空间成长引发的大城市空间变化

5.6杭州新城空间成长实证研究

5.6.1杭州市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及其优化

5.6.2城市边缘区新城市空间组织的出现

5.6.3由“建区”到“造城”的转变

5.7本章小结

6新城建设发展研究

6.1新城功能定位

6.1.1“类新城”的现实功能

6.1.2新城建设发展的要旨:功能定位升级

6.1.3新城的终极功能定位:副城

6.2新城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

6.2.1新城规划1—新城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

6.2.2新城建设发展的宏观指导思想

6.2.3新城建设发展的微观指导思想

6.2.4将新城市主义和理性增长理论导入新城规划3

6.3新城土地开发利用问题

6.3.1新城土地开发利用现状

6.3.2新城土地开发利用非持续性表现

6.3.3两种理论指导下的新城土地开发利用战略

6.4新城交通系统规划问题

6.4.1新城交通系统规划的战略选择

6.4.2正视“公交优先”战略推行难度

6.4.3两种理论指导下的新城交通系统规划战略

6.5新城人居环境规划问题

6.5.1新城人居环境规划的准绳

6.5.2两种理论指导下新城人居环境规划战略

6.6杭州新城建设发展实证研究

6.6.1杭州新城规划开发中凸现的问题

6.6.2新城土地开发利用与交通系统规划开发的整合战略

6.6.3“生活品质之城”的新城人居环境规划战略

6.7本章小结

7新城产业发展研究

7.1新城产业发展背景

7.1.1产业结构的有序演进与城市化的历史融合

7.1.2大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

7.1.3大城市边缘区产业集群促进新城发展

7.2新城产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7.2.1新城所在区域城际产业同构问题

7.2.2主—新城产业发展之间的竞合问题

7.3新城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7.3.1区域城际产业同构背景下的新城产业发展

7.3.2主—新城竞合关系转型中的新城产业发展

7.4杭州新城产业发展实证研究

7.4.1杭州新城产业发展的现实背景

7.4.2杭州新城产业发展备选路径一:制造业

7.4.3杭州新城产业发展备选路径二:科研文教产业

7.5本章小结

8新城管理变革研究

8.1大城市发展的双重突破

8.1.1城市空间结构的突破

8.1.2城市管理体系的突破

8.2大城市发展双重突破后面临的新议题

8.2.1新城成长及其管理困惑

8.2.2新城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

8.2.3实现新城管理变革的关键之举

8.3新城管理模式优化问题

8.3.1新城现行管理模式

8.3.2新城现行管理模式对比

8.3.3西方城市管治模式

8.3.4西方城市管治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

8.3.5中国新城管理模式优化

8.4新城管理制度创新问题

8.4.1新城管理之管理体制创新

8.4.2新城管理之公众参与制度创新

8.4.3新城管理之规划管理制度创新

8.4.4新城管理之土地利用制度创新

8.5新城管理政策改革问题

8.5.1新城土地利用政策改革

8.5.2新城基础设施配置政策改革

8.5.3新城公共财政政策改革

8.6杭州新城管理变革的实证研究

8.6.1行政区划调整—杭州新城管理问题缘起

8.6.2多重原因并存—杭州新城管理问题症结所在

8.6.3新城管理与制度创新并举—杭州新城管理变革对策所在

8.7本章小结

9杭州下沙新城成长模式个案研究

9.1杭州下沙新城的成长概况

9.1.1杭州下沙新城的成长历程

9.1.2杭州下沙新城的成长动力

9.2杭州下沙新城的空间成长

9.2.1初期空间成长的无奈之举

9.2.2中期空间成长的理性暗合

9.2.3当期空间成长的日臻完善

9.3杭州下沙新城的建设发展

9.3.1杭州下沙新城的功能定位

9.3.2杭州下沙新城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

9.3.3杭州下沙新城建设发展现状及问题

9.3.4杭州下沙新城建设发展思路

9.4杭州下沙新城的产业发展

9.4.1杭州下沙新城产业发展概况

9.4.2杭州下沙新城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

9.4.3杭州下沙新城产业发展思路

9.5杭州下沙新城的管理变革

9.5.1杭州下沙新城管理现状

9.5.2杭州下沙新城管理变革措施

9.6本章小结

10新城成长模式引发的以城带乡效应

10.1以城带乡的几种实践战略

10.1.1小城镇战略

10.1.2“城—郊”战略

10.1.3城市群战略

10.2新城成长模式引发以城带乡的耦合性

10.2.1新城成长模式是推进城市化有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10.2.2新城成长模式是以城带乡的极佳切入点

10.2.3新城成长模式可具化并强化以城带乡的功效

10.3新城成长模式引发以城带乡效应的局域性

10.3.1新城在以城带乡中的战略创新

10.3.2新城战略发挥作用的现实基础

10.3.3新城战略发挥作用的现实途径

1 0.3.4新城战略发挥作用的客观限制

10.4本章小结

11结语

11.1本文的主要结论

11.1.1大城市理性扩张与新城成长有机互动

11.1.2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带动大城市空间结构转变

11.1.3新城空间组织的形成受多种机制协同作用

11.1.4聚集效应推动新城成长

11.1.5新城规划是新城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

11.1.6大城市边缘区产业集群促进新城发展

11.1.7理性应对新城产业发展的两大现实问题

11.1.8大城市发展双重突破引发新城管理变革

11.1.9由“建区”到“造城”是新城成长的有效路径

11.1.10新城成长模式引发以城带乡效应

11.2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1.2.1本文的创新之处

11.2.2本文的不足之处

11.3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入了实质性的飞跃发展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大城市发展势头尤为强劲。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在中国城市化迅速推进过程中,部分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慢慢驶离了理性扩张的轨道,片面的“城市化率决定论”导致过度城市化,大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孕育了严重的城市病。因此,要改善大城市的布局和空间结构,必须由单一中心城市转变为多中心的组团城市或城镇群。不论采取何种成长模式,都需要理性扩张城市发展的区域空间。 全文共分十一章: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指出大城市理性扩张的实质,就是要使大城市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空间的有机疏散以避免严重城市病的产生,可以通过周边新城的超前发展并产生反磁力,以吸引大城市人口向新城转移,从而实现大城市理性扩张。 第二章是新城成长相关理论研究综述部分,分别就新城成长动力相关理论、新城空间成长相关理论、新城规划开发相关理论、新城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和新城管理变革相关理论五大方面,对新城成长的相关理论研究背景进行全面梳理和综述。 第三章是新城成长各国实践研究综述部分,首先对国内外新城成长概况进行总结,并着重对国外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新城成长历程进行总结;其次对国外新城成长实践进行整理和归纳;最后汇总出国际经验给予中国新城成长模式的启示。 第四章是新城成长动力研究部分,提出中国城市化进程应确立均衡发展模式,但要特别关注大城市的城市化问题,大城市为获得新的成长空间,可通过新城成长模式,使之成为大城市从聚集不经济到聚集经济的转变契机。 第五章是新城空间成长研究部分,在区位竞争机制、空间扩展机制、要素组合机制、城市自组织机制、产业驱动机制和规划保障机制的协同作用下,中国新城空间组织实现了初期成长,新城空间成长的扩展形式上应力求与主城空间组织演进形式相统一。 第六章是新城建设发展研究部分,指出新城规划是实现新城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是新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可借助新城市主义和理性增长理论指导新城规划,处理好新城土地开发利用问题、交通系统规划问题和人居环境规划问题。 第七章是新城产业发展研究部分,提出大城市边缘区的产业集群可促进新城发展,但新城产业发展必须理性面对两大现实问题:其一是区域城际产业同构问题,其二是主一新城产业发展之间的竞合问题。 第八章是新城管理变革研究部分,指出大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体系引发的城市发展双重突破,既直接引发了大量新城的出现,又将新城管理推向了变革前沿。 第九章是杭州下沙新城成长模式个案研究部分,分别结合其成长概况、空间成长、建设发展、产业发展和管理变革五大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论证由“建区”到“造城”是中国新城成长的有效路径。 第十章是全篇论文研究的延展部分,即由新城成长模式引发的以城带乡效应分析,通过分析新城成长模式引发以城带乡效应的耦合性,客观认识现阶段新城成长模式引发以城带乡效应的局域性,但伴随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形成,可实现从局域性以城带乡转向一定区域内联动下的以城带乡。 第十一章是结语部分,主要就本文研究结论进行归纳整理,提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并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