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93例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分析
【6h】

93例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前言

1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帕金森病早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为震颤麻痹(shaking palsy),是一组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步态失调伴姿势不稳等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但随着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发现帕金森病除了有运动运动障碍等表现外,还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认知功能受损等一些复杂的非运动障碍并发症相伴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运动障碍的症状,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目的:研究探讨P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自主神经症状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研究方法:选择在浙二医院神经科就诊的93例确诊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将他们按运动症状分为僵直组及震颤组两组,并分别对起病年龄、H—Y分期、病程、性别的情况,使用SPSS13.0软件对上述因素与PD非运动症状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93例PD患者中非运动症状发生率为94.62%,各种非运动症状中便秘发生率最高为58.06%,其次是流涎51.61%,认知功能受损46.24%为第三,直立性低血压及脂颜发生率相对较少,分别为10.75%和3.23%,上述结果显示非运动症状发生率高,症状表现多样,可先于运动症状出现。 1.随着起病年龄的增长,认知功能受损的发生率增加(OR>1),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较女性认知功能受损的发生率高(OR>1),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认知功能受损的发生率增加(OR>1),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随着起病年龄的增长,自主神经症状的发生率增加(OR>1),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僵直起病组较震颤起病组自主神经症状的发生率低(OR<1),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自主神经症状的发生率增加(OR>1),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93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分析,发现非运动症状的发生率较高,有些非运动症状如流涎、便秘等早于运动症状出现,起病年龄的大小与性别与是否有认知功能损害有关。起病年龄大、病程长、震颤起病是自主神经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起病年龄大、病程长对于是否发生自主神经症状的影响较震颤起病小。PD症状复杂,非运动症状的研究,不仅利于PD的早期诊断,而且对于患者日常生活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

著录项

  • 作者

    黄翔;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部;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部;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
  • 学科 神经病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宝荣;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42.502;
  •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认知功能; 自主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