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实验研究及工程实践
【6h】

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实验研究及工程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绪论

1.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1.2.1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现状

1.2.2曝气生物滤池研究应用现状

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小试实验设计

2.1 BAF装置设计

2.1.1 BAF工艺类型选择

2.1.2 BAF滤料选择

2.2实验材料和方法

2.2.1实验地点

2.2.2实验水质

2.2.3实验装置

2.2.4检测项目和方法

2.3本章小结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挂膜启动与驯化

3.1.1 BAF挂膜

3.1.2 BAF驯化

3.2 BAF反应器去除COD结果分析

3.3气水比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3.4进水负荷对COD处理效果的影响

3.5 BAF进出水GC-MS分析

3.5.1预处理与分析方法

3.5.2 GC-MS分析结果

3.6反冲洗方式选择

3.7本章小结

4曝气生物滤池工程设计

4.1设计依据

4.1.1设计原则

4.1.2进水水质与水量

4.1.3出水水质

4.1.4工艺方案选择

4.2污水处理设计参数计算

4.2.1中间池

4.2.2曝气生物滤池

4.2.3中间池2

4.2.4砂滤罐

4.2.5消毒池

4.2.6回用水池

4.2.7风机房、鼓风机房、配电间、污泥处理系统

4.3本章小结

5工程运行结果与分析

5.1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

5.2曝气生物滤池的驯化与运行

5.3曝气生物滤池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5.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印染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耗和废水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意义重大。本文研究了印染废水的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工艺,考察了该工艺的挂膜启动方式及运行特征,探究了环境因素、操作参数及反冲洗等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结合GC-MS手段,对主要污染物的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工艺的工程设计和应用,并对实际工艺进行了调试和运行。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间歇闷曝-连续进水曝气两阶段挂膜启动,可在3周内实现COD去除率达70%,且生物膜在停止进水1月后仍保有极好活性,重新启动时间仅需3-5天。
   2.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印染废水有良好的深度处理效果。当气水比4:1,进水负荷0.31m3/(m2·h)时,出水CODcr可稳定在63-65mg/L,NH4+-N未检出。
   3.当气洗强度为10~15L/(m2·s),水洗强度5~6L/(m2·s)时,反冲洗时间5~8min时,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效果相对较好。
   4.废水中主要的难降解有机物包括丁羟甲苯、柏木烷、邻苯二甲酸脂类以及少量长链烷烃,BAF对以上有机物均有一定的降解效果,但主要有机物丁羟甲苯和柏木烷的残留率仍有65.0%和39.2%。
   5.在实验基础上对A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进行了工程设计,处理水量3000m3/d。工程实践表明,该曝气生物滤池系统能够满足二级尾水深度处理要求,末端出水满足相关回用水质标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