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帝国的崩溃与“中华民族”称谓的起源与演绎
【6h】

清帝国的崩溃与“中华民族”称谓的起源与演绎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清末民初民族主义语境的形成

1.2 "中华民族"称谓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脉络

2 晚清时局与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2.1 晚清时局

2.2 晚清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3 "中华民族"的词源分析

3.1 传统民族观下的"中华"

3.1.1 传统民族观

3.1.2 "中华"

3.2 西方民族主义思想与"民族"

3.2.1 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

3.2.2 "民族"

4 "中华民族"称谓的起源与演绎

4.1 梁启超与"中华民族"

4.2 杨度与"中华民族"

4.3 章太炎与"中华民族"

4.4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

4.5 海外留学生与"中华民族"

5 政治变革与"中华民族"称谓的确认

5.1 晚清改革:构建"中华民族"的初步尝试与积淀

5.2 民国初期法定政治符号塑造"中华民族"大众认同

6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当清帝国面临崩溃危机时,政治变革诉求强烈,各种社会思潮彼此激荡,其中民族主义以其自身独有的特性在中国政坛和思想界引起巨大回响。在民族主义思潮的推动下,“中华民族”一词首先在社会思想界作为建设国家规划民族关系的设想提出来。此后经过不断地争论演绎,“中华民族”内涵也随之不断更新,从最初的指代“汉人”到“以汉人文化融合同化其他民族的文化共同体”直至最后形成“各民族平等共存的政治共同体即现代民族国家”。这个演绎过程也是对民族主义从传统民族观和西方现代民族理论两个不同方向上加以发挥的结果。同时在并行的政治改革实践过程中,以晚清改革、民国初年的法定政治符号的传播等一系列政治事件为例,说明“中华民族”这一称谓逐渐地被大众熟知并接受以及政府通过法律程序加以确认的过程。直至今天,“中华民族”已演绎为中国最为流行的蕴含着广泛的政治、社会、文化寓意的积极词汇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