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后盆底肌功能重建的研究
【6h】

产后盆底肌功能重建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产后42~60天的妇女进行盆底肌功能的评估,并对有产后尿失禁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盆底肌收缩力的相关性以及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适宜方法和疗程。
   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产后42~60天的妇女有产后尿失禁或盆底器官脱垂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102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正常产后复查的妇女10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入选对象的一般情况;通过盆底肌电图的描记,取反映盆底Ⅰ类肌功能的持续收缩力度和反映Ⅱ类肌功能的快速收缩力度为代表,观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盆底肌收缩力的相关性。并分别采用Kegel盆底肌锻练,或接受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收缩力的恢复情况及疗效,从而得出产后盆底肌功能重建的适宜治疗方法和疗程。
   结果:⑴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比较显示:两组的分娩孕周和产后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年龄、分娩前体重指数、新生儿体重、阴道分娩率及有腹压增高史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0.01、P<0.001)。⑵两组的盆底肌功能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持续收缩力为和快速收缩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1)。⑶研究组中,产后尿失禁66例,盆腔器官脱垂36例(阴道壁膨出34例、轻度子宫下垂2例)。尿失禁组、盆腔器脱垂组及对照组三组比较,快速收缩力为尿失禁组<盆腔器官脱垂组<对照组(P<0.001);而持续收缩力为盆腔器官脱垂组<尿失禁组<对照组(P<0.001)。⑷在102例有产后尿失禁或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中,72例在医院接受了一个疗程(6~8周)运用神经刺激仪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为治疗组,其中20例完成了2个疗程;另30例自行Kegel盆底肌肉锻炼为锻炼组,6~8周后来医院复查。两组的年龄、分娩孕周、产后天数、分娩前体重指数、新生儿体重、阴道分娩率、有腹压增高率均无差异(P均>0.05)。两组一疗程治疗前后比较,快速收缩力和持续收缩力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1);快速收缩增长值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锻炼组(P<0.05);而持续收缩力增长值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快速收缩力及持续收缩力二疗程优于一疗程,一疗程优于治疗前(P<0.01和P<0.05)。
   结论:①通过盆底肌力的量化指标观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盆底肌收缩力下降有关,盆腔器官脱垂与Ⅰ类肌(持续收缩)力下降有关;产后尿失禁与Ⅱ类肌(快肌收缩)力下降有关,并为产后盆底功能评估及治疗策略提供了一个客观而实用的参考指标。②产后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及电刺激对于盆底康复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电刺激加生物反馈优于单纯的盆底肌肉锻练;二个疗程优于一个疗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