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城镇弹性用地区研究——以浙江省遂昌县为例
【6h】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城镇弹性用地区研究——以浙江省遂昌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4 其他说明

第2章 城镇用地弹性区相关理论问题探讨

2.1 弹性规划的内涵

2.2 为什么要引入弹性规划

2.3 土地利用弹性规划的内容

2.4 弹性规划区“刚柔结合”机制

2.5 研究城镇用地弹性区的意义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及现行土地利用规化评价

3.1 研究区概况

3.2 本轮土地利用规划概要

3.2.1 规划现状

3.2.2 问题剖析

3.3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第4章 研究区城镇用地弹性区规模确定

4.1 基础数据的衔接和预测

4.1.1 人口规模

4.1.2 城镇化水平

4.1.3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4.1.4 基础数据汇总

4.2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4.2.1 用地现状分析

4.2.2 居住用地预测

4.2.3 产业用地预测

4.2.4 公共用地预测

4.2.5 用地预测汇总和评价

4.3 城镇用地弹性区规模

4.3.1 控制原则

4.3.2 规模确定

第5章 研究区弹性空间定位

5.1 “反规划”理论

5.1.1 “反规划”的提出及其内涵

5.1.2 “反规划”的过程及其创新

5.2 适宜性分析

5.2.1 受保护区分析

5.2.2 区位条件分析

5.2.3 地貌地形分析

5.2.4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2.5 综合分析结果

5.3 空间布局分析

5.3.1 空间布局的定性分析

5.3.2 空间布局的原则

5.3.3 空间布局的方法

5.3.4 空间布局方案设计

第6章 弹性规划区的使用和管理

6.1 管理原则

6.1.1 引导和控制相结合

6.1.2 弹性与刚性相结合

6.1.3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6.2 空间管制

6.2.1 空间管制理念的引入

6.2.2 弹性规划区的空间管制规则

6.3 动态调整

6.3.1 动因分析

6.3.2 动态响应机制

6.3.3 功能和作用

第7章 结论和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规划过于强调自上而下的指标控制,暴露出了“过于刚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未能提出在指标提前用完或不足时的应对措施、指标分解和安排不合理等,导致规划的可操作性不足,方案往往难以实施到位。由此,“弹性”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城镇弹性用地区展开研究。针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弹性规划理论,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探讨城镇用地扩展的弹性设置,最终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首先就规划期内研究区的城镇用地弹性规模进行预测,根据研究区1991-2005年的统计数据和相关规模衔接后的基础数据,运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趋势预测模型和城镇建设用地非合计性预测模型等方法定量预测研究区域未来的人口、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镇用地需求,并结合一定的定性分析确定弹性规模;再应用GIS软件对研究区土地进行建设适宜性分析,融入“反规划”和“三规融合”的思想,结合城镇用地发展方向的定性分析,确定弹性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最后主要从规划本质属性和研究区实际情况出发,就城镇建设用地弹性区设定后如何进行有效管理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弹性规划区的空间管制措施和动态管理方法。
   本文基于弹性规划理论,结合了“三规融合”和“反规划”等相关理念,在城镇化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就土地利用规划如何对城镇扩展进行弹性设置进行了技术和管理上的探讨,并相应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能对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有所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