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户生产、消费和非农劳动联动增长机理与政策研究
【6h】

农户生产、消费和非农劳动联动增长机理与政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数据来源

1.4.1 调研数据

1.4.2 统计数据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农业生产经济学理论

2.1.2 家庭消费经济学理论

2.1.3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内研究

2.2.2 国外研究

2.2.3 研究述评

2.3 本章小结

3 农户生产、消费与非农劳动问题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中国农户的基本经济特征

3.1.1 农户的概念

3.1.2 中国农户的特征

3.2 农户模型理论

3.2.1 生产模型

3.2.2 消费模型

3.2.3 劳动就业模型

3.2.4 农户模型

3.3 模型应用研究

3.4 中国农户模型的构建

3.3.1 模型结构

3.3.2 数学表达

3.3.3 求解方法

3.5 基于CAHM模型的分析思路

3.6 本章小结

4 样本户经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1 样本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4.1.1 山西:南辛安村与靳屯村

4.1.2 河南:东寺庄村

4.1.3 安徽:郑店村与护河村

4.1.4 陕西:陈小寨村与贺家村

4.1.5 山东:范家楼村

4.1.6 浙江:土古庙村与斜桥村

4.1.7 样本村社会经济发展比较

4.2 样本户经济状况描述性统计分析

4.3.1 农业生产

4.3.2 家庭消费

4.3.3 非农劳动

4.3 样本户经济状况差异的成因分析

4.4.1 农户家庭效用

4.4.2 土地流转面积

4.4.3 农业生产投入

4.4.4 生活消费需求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CAHM的代表性农户实证模型

5.1 代表性农户

5.1.1 代表性农户选取

5.1.2 家庭基本情况

5.1.3 农业生产安排

5.1.4 非农劳动配置

5.1.5 生活消费选择

5.2 实证建模

5.2.1 模型参数

5.2.2 数学等式

5.3 代表性农户模型优化分析

5.3.1 基准情景设计

5.3.2 实际优化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不同情景下的代表性农户模拟优化研究

6.1 粮食补贴政策情景模拟优化

6.1.1 情景设计依据

6.1.2 模拟优化结果

6.2 生产资料价格情景模拟优化

6.2.1 情景设计依据

6.2.2 模拟优化结果

6.3 农产品价格情景模拟优化

6.3.1 情景设计依据

6.3.2 模拟优化结果

6.4 劳动力价格情景模拟优化

6.4.1 情景设计依据

6.4.2 模拟优化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乡村社会经济与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提纲

附录2 农户家庭生产、消费和劳动就业情况调查表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农户(农民家庭)是我国农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其普遍具有的农产品商品率低、蒹业化程度高、菲农收入比例大等特征,也使我国农户成为一个典型的集农业生产者、非农劳动(供给)者和消费者于一体的复杂的经济行为主体。国家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农产品与劳动力市场变化,将影响农户的农业生产和非农劳动供给及收入和消费需求;同时,农户的生产、劳动和消费决策也会对农业与宏观经济发展甚至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从微观层面上研究农户生产、消费与非农劳动三者之间的关联,对判断我国农业生产、农村消费和劳动力转移的变化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农户为出发点,基于新家庭经济学理论,将农户的生产、消费和非农劳动问题纳入一个整体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反映中国农户基本经济特征的“中国农户模型(简称‘CAHM’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对山西、河南、安徽、陕西、山东、浙江等六省九市10村48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对不同地区的代表性农户分别建立CAHM模型,模拟分析粮食补贴、生产资料价格、农产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等政策市场环境变化对农户生产、消费和非农劳动变化的影响效应及其所表现出的联动关系,以揭示农户生产、消费和非农劳动的联动增长机理;据此进一步提出以提高农户家庭收入为目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非农劳动机会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政策启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农户生产、消费和非农劳动问题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分析中国农户基本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农户模型理论,建立了一个融生产者、劳动者、和消费者于一体的中国农户模型(“CAHM’模型”),提出了该模型的一般结构、数学表达及求解方法,为下文的研究提供了一般分析思路与方法。
   第二,农户农业生产、非农劳动和消费需求的地区差异及成因研究。采用农户实地调研数据,在对样本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形成农户生产、消费和非农劳动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也为实证建立不同地区代表性农户的CAHM模型提供必要参数。结果表明:(1)农业政策、区域经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构成了影响农户经济决策的重要外部因素;(2)东部地区样本户的农业生产资源有限、种粮比较利益低下,中西部地区样本户家庭成员“农忙务农、农闲打工”的兼业化特征突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户普遍食品消费比重偏高,生产支出总量不足;(3)农户家庭效用取决于其收入及闲暇,且对闲暇的弹性大于对收入的弹性;(4)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更趋向于较大幅度地将其土地转出;(5)主要农产品及生产资料价格等对农户农业生产投入具有显著影响,而家庭收入和消费品价格对农户生活消费总量及结构的作用显著。
   第三,不同地区代表性农户的CAHM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基于CAHM模型的一般结构,对不同地区六个代表性农户分别构建了实证分析模型。模型优化结果显示:(1)农户家庭生产、消费与非农劳动三者之间呈现明显的联动增长关系;(2)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农户生产、消费和非农劳动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3)以小规模、单一化种植业为主的农户愈加转向兼业化、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以提高家庭收入,且家庭非食品消费增幅明显高于食品消费增幅。
   第四,不同情景下代表性农户生产、消费与非农劳动的模拟优化分析。本文以粮食补贴政策、生产资料价格、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劳动力价格变化为四种不同情景,对不同代表性农户的CAHM模型进行模拟优化分析。结果反映出:(1)由于农业劳动机会成本高于粮食生产收益,粮食补贴提高15%-25%对小农户几乎不具增产与增收效应;(2)农资价格上涨10%或20%,将使农户粮食减产超过10%,而部分畜禽品种出现反常供给,非农劳动投入至少增加20%,同时也导致农户食品消费来源结构的变化;(3)当主要粮食及畜禽产品价格分别增长10%和30%,农户粮食生产结构基本不变,粮食总产提高8%,而畜禽生产结构变化较大,部分畜禽养殖规模甚至翻一番;除增加自给性实物消费以节省开支之外,户均劳动供给上升超过2%带来家庭增收大于10%,以此缓解家庭增支压力;(4)劳动力工资提高15%-20%将引起农户农业劳动减少12%,非农劳动增加22%,收入提高促进生活消费支出上升4%,但对农业投入却没有积极影响;(5)粮食补贴、农资价格、农产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对不同农户生产、消费和非农劳动的影响不同,这些政策市场环境变化对以农业收入为主、非农劳动机会较少的中西部地区农户家庭影响相对较大。
   第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在归纳本文主要研究结论之基础上,以提高农业生产收益、改善农户生活消费水平、增加农民非农劳动机会为目标,从增强小农户对政策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粮食补贴力度并扩大补贴范围、稳定农资及农产品价格、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本文的政策启示。本文的创新之处可能在于:从研究视角来看,本文突破了现有文献主要以单独的视角研究农户农业生产、消费或劳动就业问题的局限性,而将三者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政策环境变化下的农户生产、消费与非农劳动互动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充分考虑农户的经济基本特征,构建了不可分的中国农户模型,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农户进行模拟分析,使研究结果更具现实性和可靠性;同时,本文建立的CAHM模型,通过模型数据和参数的更新,可以成为一种科学的微观农业政策分析工具;在研究成果上,本文基于CAHM模型研究得出有关农户生产、消费与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大量信息,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可以为政府制定有关农业政策提供前瞻性的决策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