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磷酸钙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6h】

基于磷酸钙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生物矿物与生物材料:组成、结构与功能的设计

1.2.1 生物矿物的组成

1.2.2 生物材料的组成-结构-功能关系

1.3 生物矿化的基本原理

1.3.1 生物矿化中的细胞行为

1.3.2 生物矿化中的结晶原理

1.3.3 取向连接与介晶

1.4 有机基质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

1.4.1 作为构架的有机基质

1.4.2 调控结晶行为的高分子

1.5 生物材料的仿生合成

1.5.1 通过外界操作引入结构有序性

1.5.2 自组装形成多级复合结构

1.6 研究背景和计划

1.7 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章 有机-无机自组装复合弹性晶体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有机-无机复合片的制备

2.2.3 实验表征方法

2.2.4.力学模量计算

2.3.结果和讨论

2.3.1.形貌和结构表征

2.2.4 复合片形成机理研究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有机-无机复合晶体的形貌控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合成步骤

3.2.3 表征方法

3.3 结果和讨论

3.3.1 合成产物的表征

3.3.2 复合晶体形貌随反应浓度的关系

3.3.3 复合晶体形貌调控三相图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复合介晶形成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手性的有机-无机纳米螺旋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制备同手性的有机-无机纳米螺旋聚集体

5.2.3 BSA修饰的金团簇(BSA-Au)与纳米螺旋的吸附实验

5.2.4 钙离子浓度测定

5.2.5 表征方法

5.3 结果和讨论

5.3.1 纳米螺旋的组成和结构

5.3.2 手性纳米螺旋的同手性增殖

5.3.3 手性增殖的机理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生物材料的仿生制备是近年来材料学、化学、生物医学等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自然界中,通过精巧的有序结构设计,生命体可以将有机分子和无机矿物复合形成具有特殊力学或光学性能的功能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在生物材料形成中,有机基质和无机矿物两相紧密结合并有序排列,而这种结构的有序性赋予了生物材料超乎寻常的性能。在人工合成仿生复合材料中,通过有机-无机自组装形式从下至上的合成途径被认为是最为接近生命体的合成路线,也是最有效率的合成路径之一。然而,自组装的方法需要有机分子之间,以及有机-无机相之间能够在分子及微纳尺度上紧密结合并排列组装。但是,如何在如此小尺度上引入有序的有机相和无机相的分布是目前难以逾越的挑战。在本工作中,我们仔细分析了生物材料形成中有机分子和无机相之间有序性排列需要的条件,并以此仿生设计了含有两亲分子和模型蛋白质的一个简单体系,在磷酸钙的过饱和溶液中实现了在纳米尺度上有序排列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并且该材料具有类骨的力学特征。我们还研究了溶液组分对所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获得了由相同手性所构成的纳米螺旋材料聚集体。结合自然界中手性矿物材料的演变过程,我们利用有机分子手性和弹性自由能的关系,从物理化学的角度理解了手性材料的原因和手性繁殖扩增的过程。全文共分五章,每章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章作为绪论简要地介绍了生物材料的典型特征。着重论述了生物材料中“组成-结构-功能”间的紧密联系并介绍了生物材料中的生物矿物沉积结晶的基本知识及最新的研究进展。随后综述了有机基质在生物材料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框架大分子和结晶调控分子的功能。接着通过仿生合成研究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何能够进行有序复合的讨论提出了我们的仿生模型体系。
   第二章中我们设计了简单而又有效的仿生体系,通过两亲分子琥珀辛酯磺酸钠(Bis(2-ethylhexyl) sulfosuccinate,AOT),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无机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CaP)的相互协同作用在溶液中自发形成了具有菱形晶体结构特征的有机-无机复合体。这种复合体在纳米层次上具有有机相-无机相层层交叠的结构,其模量和硬度十分接近于人体骨骼,是一种具有弹性特征的磷酸钙基类骨材料。
   第三章我们研究了反应溶液中不同组分,包括AOT、BSA和钙磷离子浓度对所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片的形貌的影响。改变AOT、BSA和钙磷离子浓度对复合片的长径比有较大的影响,但依然保持有机相-无机相层层交叠的精细结构。增加AOT的浓度使得复合片的长径比减小,而增加BSA和钙磷离子浓度的趋势与AOT则相反。
   第四章中我们研究了这种类骨的有机-无机复合片的形成机理,认为它们是有机相-无机相共同复合生长而形成的介晶。从复合介晶表面台阶结构特征可知该复合晶体是通过类似于传统的晶体台阶生长的机制所得到的。由两个AOT双分子层与两个磷酸钙层组成的复合台阶通过台阶生长巧妙地将有机物AOT和无机相磷酸钙有序地安置在周期性结构中。BSA则可能通过各向异性的吸附作用来调节复合片的形貌。
   第五章中我们通过降低了反应体系中AOT的浓度并成功合成了手性的有机-无机复合纳米螺旋,该复合纳米螺旋和前面所提的“类骨”晶体一样具有有机-无机复合交替结构。其中一个十分特别的现象是,具有相同手性特征的复合螺旋可以组成一个较大的同手性聚集体。我们发现且这种同手性聚集体是通过一个初始的螺旋作为“母体”不断地自我复制扩增而来,并提出了一个基于AOT手性和弹性自由能的关系式来解释这一个手性扩增的行为。这一发现揭示了有机-无机复合物可以通过自我繁殖将手性结构进行遗传扩增,这和自然界进化过程贝壳的手性选择性扩增情况十分类似。
   第六章总结了我们在仿生合成有机-无机复合物中的体会,并对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改进的建议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