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桩端后注浆过程中浆土相互作用及其对桩基性状影响研究
【6h】

桩端后注浆过程中浆土相互作用及其对桩基性状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桩端后注浆技术研究现状

1.3 浆土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2章 考虑滤过效应的卵砾石层浆液扩散研究

2.1 引言

2.2 土体可注入性研究

2.3 考虑滤过效应的渗透扩散模型

2.4 模型参数分析

2.5 工程实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渗流作用的压密注浆研究

3.1 引言

3.2 浆液注入的渗透作用

3.3 浆液球形渗透扩散对土体的作用

3.4 考虑渗流作用的球状压密注浆模型

3.5 浆液柱形渗透扩散对土体的作用

3.6 考虑渗流作用的柱状压密注浆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泥浆液压滤固结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水泥浆液的压滤

4.3 水泥浆液的压滤模型

4.4 影响参数分析

4.5 室内试验及参数取值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桩端后注浆对桩基的加固分析

5.1 引言

5.2 桩端注浆的预压作用

5.3 浆液上返模型研究

5.4 浆液上返对侧阻力的提高

5.5 注浆对桩端阻力和刚度的提高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后注浆桩沉降计算方法

6.1 引言

6.2 现有的桩端注浆桩设计方法

6.3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后注浆桩沉降预测方法

6.4 基于统计的后注浆桩沉降预测方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创新成果与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历届博士学位论文

展开▼

摘要

桩端后注浆技术已经成为提高桩基承载力,控制桩基沉降的重要措施,已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分析土体可注入性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浆土相互作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分别分析了浆液从可注入到部分可注入再到不可注入等过程中渗透、滤过、压密和水泥浆压滤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后注浆对桩基性状的影响。本文主要的工作和成果如下:
  (1)分析了土体的可注入性对浆液扩散及浆土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了滤过效应对浆液渗透扩散的影响,在质量守恒的基础上引入线性滤过定律,建立了考虑滤过效应的浆液球形渗透扩散模型,得到了浆液浓度、土体孔隙率、浆液注入的水力梯度等随注浆过程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滤过效应的影响,浆液在注入过程中,水泥颗粒逐渐滤出,土体的孔隙率逐渐减小,注浆水力梯度逐渐增加,离注浆孔越近,土体孔隙率降低越大,水泥颗粒的滤出量随时间、滤过系数、注入速率、初始半径的增加而增加,随水灰比的增加而降低。注浆后通过桩端土层不同位置处动力触探试验发现,离桩基越近,动力触探击数越大,土体的加固效果越好。
  (2)考虑渗透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逐渐转化为渗透力的作用,分别分析了浆液球孔、柱孔扩散条件下渗透作用对土体的影响,得到了浆液渗透力作用下土体中的应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球孔、柱孔条件下渗透产生的径向应力随水灰比和土体渗透系数的减小而增大,径向变形随土体模量增大而降低。分别给出了考虑渗流作用的球状、柱状压密注浆模型,将注浆压力分为直接作用在土体上转换为有效应力的面力αp0和作为体力的渗流力(1-α)p0,分别考虑了两部分对土体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离孔较近的主要加固区土体中的径向应力和径向位移随着α值的减小而减小。利用传统孔扩张压密注浆理论得到结果偏不安全。
  (3)在分析水泥浆液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浆液泌水分界水灰比将浆液压滤过程分为自由排水阶段和非自由排水阶段,在自由排水阶段根据体积守恒得到浆液自由排水模型,在非自由排水阶段借鉴固结排水理论,考虑浆土界面排水连续性,推导了浆液压滤固结模型,通过对影响浆液非自由排水阶段参数的分析表明,在非自由阶段,浆体内的超孔隙水压力随着时间不断的消散,浆体脱水能力也逐渐降低,压滤系数越大,浆土界面排水能力越好,浆体内的超孔压消散越迅速。进行了室内单向压滤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反分析得到了不同注浆压力和不同水灰比时压滤系数的取值范围。
  (4)分析了桩端注浆预压作用对桩基端阻力、侧阻力的重要影响,考虑浆液上返对桩侧阻力的加固作用,分析了浆液上返的条件,给出了考虑成层地层中浆液上返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分析不同注浆方式加固机理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经验公式,分别给出了后注浆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分析方法。并通过现场试验对后注浆的加固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浆液对砂性土的挤密效果较好;距离桩基越近,对土体的加密效果越好。
  (5)给出了两种计算后注浆桩沉降的方法,在荷载传递法的基础上,采用双曲线的荷载传递函数,推导了后注浆桩桩身荷载沉降关系曲线;通过对后注浆桩承载力提高量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在不同桩顶位移条件下承载力提高系数的分布情况,并通过正态分布函数进行了拟合,给出了一种基于沉降控制标准的后注浆承载力预测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本文给出的两种方法的合理性。

著录项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