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产业集聚——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实证
【6h】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产业集聚——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实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1.4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的研究

2.3 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集聚的研究

2.4 产业集聚与创新关系的研究

2.5 研究评述

3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产业集聚的理论分析

3.1 基本假设

3.2 基本模型

3.3 稳定状态

3.4 知识产权保护效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产业集聚的实证检验——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4.1 模型设定与变量解释

4.2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4.3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现状

4.4 数据来源及说明

4.5 面板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4.6 面板数据模型选择

4.7 回归结果与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和促进产业集聚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但是将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产业集聚共同纳入到一个统一分析框架进行系统阐述的,至今尚为空白。当前中国经济转型进入了更为深入的阶段,研究企业是如何从自身发展的特性出发,通过以知识产权保护带动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集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无疑是非常关键的课题。因此,本文结合中国实际,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产业集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在回顾和梳理以往理论和经验文献的基础上,围绕对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与产业集聚的影响这一核心主题进行理论探讨、测度与实证分析。
  在理论模型方面,本文利用Branstetteretal.(2007)、Grossman和Helpman(1991)的模型框架,引入了厂商迁移和当地的创新厂商来说明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与产业集聚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一方面,当一地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使得更多的厂商集聚的当地进行生产,也会导致当地更高的工资,形成产业集聚。另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必须超过临界值后才能促进自主创新,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必要条件。
  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指标体系,接着利用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知识产权保护、产业集聚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知识产权保护对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改变能够有效影响企业的空间分布。而且只有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才能对自主创新有所促进。我们的分析为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产业集聚理论层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于中国的实证支持。
  综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执行与中国国情相契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建立以产业集聚创新为主导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扩大产业集聚的市场效应,建立良好的区域产业品牌;努力提高我国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存量,强化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