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速公路新型服务区方案研究
【6h】

高速公路新型服务区方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交通土地开发利用现状及意义

1.2.1 国外城市交通与土地规划、利用现状

1.2.1 我国城市交通与土地规划、利用现状

1.2.3 高速公路土地利用的意义

1.3 商业开发现状及常见型式

1.3.1 开发研究现状

1.3.2 商业开发常见型式

1.4 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开发的必要性及要求

1.4.1 开发的必要性

1.4.2 建设的意义及要求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2 工程背景及自然条件

2.1 工程背景和总体规模

2.1.1 工程背景

2.1.2 服务区总体规模

2.2 工程建设条件

2.2.1 交通条件

2.2.2 周边规划情况

2.2.3 工程地质情况

2.2.4 新型服务区可能存在的一些运营管理问题

2.3 本章小结

3 新型服务区方案设计

3.1 交通量预测结果

3.2 新型服务区型式选择

3.2.1 新型服务区所需满足的功能

3.2.2 新型服务区具有的特性

3.2.3 常规服务区的基本形式及其不足

3.2.4 常见形式互通的分析

3.2.5 服务区内各种服务设施的布置原则

3.2.6 互通及服务区综合开发主要模式及交通量需求

3.2.7 瑞安东服务区采用方案

3.3 新型服务区平面设计

3.3.1 互通平面型式设计

3.3.2 互通功能实现

3.3.3 互通特性实现

3.4 新型服务区纵面设计

3.5 新型服务区指标采用

3.5.1 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3.5.2 匝道分流鼻端技术指标

3.5.3 匝道超高

3.6 新型服务区交通流向

3.7 本章小结

4 新型服务区安全性评价

4.1 新型服务区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

4.2 安全性评价内容

4.3 互通区道路条件检查

4.3.1 交叉形式的评价

4.3.2 交叉视距的评价

4.3.3 服务区匝道评价

4.4 互通区运行速度和服务水平分析

4.4.1 分析方法

4.4.2 计算模型

4.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4.5 与地方道路平交口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4.5.1 平交口运行速度协调性的评价标准

4.5.2 与地方道路平交口运行速度的预测

4.5.3 物流中心对互通交通流影响分析

4.6 综合评价

4.7 本章小结

5 周边路网适应性分析

5.1 路网适应性的定义

5.2 影响区交通量分析

5.2.1 交通量分析内容

5.2.2 影响区范围及预测年限

5.2.3 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5.2.4 交通量预测结果

5.3 周边路段及交叉口负荷度分析

5.3.1 新型服务区周边路网中城市交通负荷变化分析

5.3.2 新型服务区周边路网交叉口交通负荷分析

5.4 新型服务区对周边公共交通适应性分析

5.5 新型服务区周边路网非机动车交通系统适应性分析

5.6 路网适应性分析总结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改变了沿线城市的面貌,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特别土地集约利用及沿线开发问题。而作为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的互通、服务区,仍然保持着常规的型式。新时期,随着各种交通运输形式的快速发展,对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拓展互通、服务区功能,建设高速公路新型服务区。
  新型服务区不仅需要满足高速公路互通、服务区常规功能,还需要满足商业开发、物流中转、高速BRT等功能,促进新型服务区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还应具有集约利用土地、商业开发、物流中转、规划可拓展性等新型特性。
  本文分析了常规互通、服务区的基本形式及不足。对甬台温高速公路瑞安东新型服务区建设条件、形式、功能、特性等进行了介绍,并对其进行了技术上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周边路网适应性分析,证明了其技术安全合理性。可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