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硫碘循环中碘化氢催化分解、膜分离及纯化基础实验研究
【6h】

硫碘循环中碘化氢催化分解、膜分离及纯化基础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氢能制备方法

1.2.1 矿物燃料制氢

1.2.2 生物质制氢

1.2.3 水制氢

1.3 热化学循环水分解制氢

1.3.1 热化学循环水分解制氢介绍

1.3.2 热化学循环水分解制氢研究进展

1.4 热化学硫碘循环水分解制氢

1.4.1 热化学硫碘循环水分解制氢简介

1.4.2 热化学硫碘循环制氢的研究进展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实验系统及方法

2.1 HI分解实验系统

2.1.1 催化剂制备

2.1.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2.1.3 催化剂表征方法

2.2 膜分离用于碘化氢实验系统

2.2.1 二氧化硅膜制备方法

2.2.2 碳膜制备方法

2.2.3 单一组分膜渗透性能测试平台

2.2.4 H2-H2O-HI混合气氛中气体分离性能测试平台

2.2.5 膜表征方法

2.3 两相酸纯化实验系统

2.3.1 两相酸纯化塔实验平台

2.3.2 两相酸纯化实验测量方法

2.4 化学试剂及仪器

3 碳材料负载镍催化剂HI催化分解活性及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不同碳材料负载镍对HI催化分解的影响

3.2.1 催化剂制备

3.2.2 催化剂活性评价

3.2.3 样品的氮吸附分析

3.2.4 不同碳材料负载镍的XRD分析

3.2.5 不同碳材料及其负载镍催化剂的表面形貌

3.2.6 不同碳材料负载镍的分散情况

3.3 不同镍盐前驱体对Ni/AC催化分解HI的影响

3.3.1 催化剂制备

3.3.2 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

3.3.3 不同镍盐前驱体Ni/AC的XRD谱图分析

3.3.4 不同镍盐前驱体Ni/AC的氮吸附分析

3.3.5 不同镍盐前驱体Ni/AC表面的Ni分散情况

3.4 不同负载含量Ni/AC催化分解HI的影响

3.4.1 催化剂制备

3.4.2 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

3.4.3 不同负载含量Ni/AC催化剂的Ni结晶状况

3.4.4 不同负载含量Ni/AC的氮吸附分析

3.4.5 不同镍负载含量Ni/AC表面的镍分散情况

3.5 Ni/AC催化剂HI催化分解机理

3.6 本章小结

4 活性炭及负载镍催化剂在HI分解反应中的催化稳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活性炭在HI催化分解反应中损耗的热力学模拟

4.3 活性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重分析

4.3.1 活性炭样品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4.3.2 不同温度下损耗反应的TG实验结果

4.3.3 不同湿度下损耗反应的TG实验结果

4.4 活性炭在HI分解反应中的催化稳定性实验研究

4.4.1 活性炭催化剂24 h初步的寿命评价

4.4.2 样品的氮吸附-脱附曲线

4.4.3 样品的XPS分析

4.4.4 样品的TPD实验分析

4.4.5 样品的拉曼谱图

4.4.6 样品的表面形貌

4.5 活性炭负载镍催化剂在HI分解反应中的稳定性研究

4.5.1 12%Ni/AC催化剂12 h初步的寿命评价

4.5.2 水和碘量对HI催化分解反应的影响

4.5.3 12%Ni/AC催化剂使用前后氮吸附分析

4.5.4 12%Ni/AC催化剂使用前后XRD分析

4.5.5 12%Ni/AC催化剂使用前后镍分散情况

4.6 本章小结

5 无机分离膜在HI分解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实验

5.1 引言

5.2 氢气选择性膜应用于HI分解的热力学平衡计算

5.3 金属钯膜在HI-H2O气氛中稳定性分析

5.4 碳膜分离气体性能

5.4.1 碳膜制备

5.4.2 碳膜单一组分气体渗透性能

5.4.3 碳膜在H2-H2O-HI混合气氛中气体分离特性

5.5 硅膜分离气体性能

5.5.1 硅膜制备

5.5.2 硅膜单一组分气体渗透性能

5.5.3 硅膜在H2-H2O-HI混合气氛中气体分离特性

5.6 本章小结

6 HIx相及H2SO4相纯化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HIx相纯化实验研究

6.2.1 温度对HIx相纯化效果的影响

6.2.2 进料量对HIx相纯化效果的影响

6.2.3 吹扫气对HIx相纯化效果的影响

6.3 H2SO4相纯化实验

6.3.1 标准曲线及拟合公式

6.3.2 温度对H2SO4相纯化效果的影响

6.3.3 进料量对H2SO4相纯化效果的影响

6.3.4 吹扫气速率对H2SO4相纯化效果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创新之处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载体,在未来可以和可再生能源结合构成完整的能源系统,大规模低成本制氢是发展氢能经济的基础。热化学循环水分解制氢技术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化学反应,实现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有的中间物料内部循环使用,每步反应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其中,硫碘循环被认为是最优流程之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化学反应:
  Bunsen反应: SO2+I2+2H2O290~390K→2HI+ H2SO4
  H2SO4分解反应: H2SO4970~1270K→H2O+SO2+1/2O2
  HI分解反应:2HI570~770K→I2+ H2
  HI分解反应是硫碘循环的关键产氢步骤,其分解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系统热效率及产氢速率。本学位论文对硫碘循环中HI催化分解、膜分离及两相酸纯化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系统研究。
  在不同碳材料负载镍对HI催化分解的影响研究中,负载镍后的催化剂活性按高低依次为Ni/AC>Ni/CMS>Ni/MWCNT>Ni/GNP,载体本身的催化活性顺序也类似;活性炭(AC)是最理想的载体,本身即是良好的催化剂,其孔径结构发达,与镍晶粒的相互作用更强,有利于镍晶粒的负载分散。在不同镍盐前驱体对Ni/AC催化分解HI的影响研究中,前驱体中阴离子对催化剂表面的镍晶粒尺寸及分布影响明显,硝酸镍与活性碳之间相互作用最强,催化活性最高,催化剂表面镍晶粒尺寸最小且分散均匀。在不同镍负载含量Ni/AC对HI催化分解的影响研究中,镍含量较低时催化剂的镍晶粒较小,均匀分散;当镍负载含量高于12%时,催化剂中的镍晶粒尺寸随着镍含量增加而增大,出现局部凝聚现象。当镍负载量为12%时,Ni/AC活性组分在活性炭表面均匀分散,镍晶粒较小,催化活性最佳。Ni/AC催化剂的主要催化活性中心为活性炭的边缘碳原子、微晶平面中缺陷和活性金属镍结晶,本文提出了Ni/AC催化分解HI反应的机理路径。
  在活性炭与水蒸汽损耗反应的热重分析研究中,温度低于700℃时,本文采用的活性炭与水的损耗反应在实验湿度范围内并未发生;温度高于800℃时,AC与H2O的损耗反应开始发生;随着温度和湿度的提高,AC与H2O的损耗反应明显加剧。在500℃时活性炭催化分解HI的24h连续测试实验中,改性后活性炭在HI催化分解中催化活性稳定,碳结构和表面官能团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实验后AC表面发生了一定碘吸附现象。在12%Ni/AC催化剂12 h活性测试实验中, HI分解率保持在22%左右。测试后发现,12%Ni/AC催化剂孔径结构参数变差,表面的镍晶粒尺寸变大,并发生了团聚现象。考虑到活性炭价格低廉、来源丰富,易于大规模制备,其工作温度低于550℃,无论活性炭改性或作为载体都适宜作为大规模硫碘循环制氢中的HI分解催化剂。水量对12%Ni/AC催化分解HI的影响很小,而碘量对12%Ni/AC催化分解HI的影响很大。在硫碘循环中的HIx相精馏环节部分,应尽量提高HI浓度,降低水含量和碘含量,I2∶HI摩尔比应控制在0.01∶1以下。
  对金属钯膜在HI-H2O气氛中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实验前完好Pd膜的表面连续致密,没有缺陷; Pd膜经过2h稳定性测试实验后,表面被HI腐蚀剧烈,结构遭到破坏。在碳膜分离气体性能研究中,碳膜在实验温度范围内H2/Ar选择性约50~106,H2/Ar气体透过碳膜的传递方式为分子筛分机理;碳膜对混合气氛H2-H2O-HI中HI分子截留作用明显,H2渗透性能相对稳定,与单一H2气体组份测量结果一致,H2/HI选择性超过310,但对H2O分子截留作用不明显;经6h的气体分离特性实验后,碳膜H2渗透性能相对于实验前略有增加,碳膜表面遭到了一定的腐蚀破坏。在硅膜分离气体性能实验研究中,相对于α-Al2O3支撑体直接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制备硅膜,基于γ-Al2O3修饰基体而CVD制备的硅膜在保持较高选择性的同时,渗透性能大大提高,500℃硅膜的H2/N2选择性达8.5,H2渗透速率为5.96×10-8mol·m-2· s-1· Pa-1,此时气体透过硅膜的渗透机理为分子筛分扩散机理;在H2-H2O-HI混合气体分离实验中,300~500℃范围内,H2渗透性能相对稳定,与单一H2气体组份测量结果一致。H2O的渗透性能相对HI较高,大部分HI被碳膜截留,随着温度的升高,HI渗透性能提高,500℃时H2/HI选择性超过637。
  在HIx相和H2SO4相纯化实验研究中,温度对纯化效果的提升非常明显;进料量变小时会增加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纯化效果;提高吹扫气浓度有利于反应生成物SO2的携带脱除,从而促进了Bunsen逆反应的发生;采用氧气作为吹扫气时,可促进I-离子还原为I2单质,适用于H2SO4相纯化,但在HIx相纯化中会造成I-离子的损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