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水土保持的瓯江流域源头区生态健康评价
【6h】

基于水土保持的瓯江流域源头区生态健康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

1.3 流域生态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区范围确定

2.1.2 源头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生态健康评价指标选取

2.2.2 野外采样方法

2.2.3 室内测验方法

2.2.4 研究数据处理

2.2.5 生态健康评价方法

第三章 基于水土保持的生态健康影响因子分析

3.1 降雨与径流

3.2 水质类别

3.3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3.4 森林覆盖率

3.5 土壤抗蚀性

3.5.1 土壤有机质

3.5.2 土壤团聚体

3.6 水土流失现状

3.7 经济社会

3.8 小结

第四章 瓯江流域源头区生态健康综合评价

4.1 瓯江流域源头区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部分指标独立评价

4.2 评价标准及权重的确定

4.2.1 评价标准的确定

4.2.2 权重值的确定

4.3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3.1 单指标评价

4.3.2 多因素综合评价

4.4 小结

第五章 瓯江流域源头区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建立

5.1 瓯江流域源头区水土保持治理现状分析

5.1.1 水土保持治理进程

5.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瓯江流域源头区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5.2.1 源头山地区

5.2.2 山前丘陵坡地

5.2.3 滨河谷地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不足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创新

6.3 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瓯江流域源头区为研究主体,水土流失对生态健康的影响为背景,生态健康评价为目的,应用生态学和水土保持学原理,综合研究区实际情况,从生态特征、功能作用、社会经济三方面构建了基于水土保持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样品测试、资料收集,结合GIS手段,高精度获取了各评价指标的定量化数据。在对生态健康各评价因子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选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对难以确定的定性指标进行了独立评价。最后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研究区的生态健康。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研究区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构架。研究结果可为南方丘陵区流域源头区的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区各评价指标所反映的生态现状:径流量充足,拥有Ⅱ类水质,因其为流域源头区,水质条件对全流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该区水质仍需提高。植被条件好,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为流域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但影响土壤抗蚀性能力的土壤团聚体,会因不同林相及人类干扰而有明显差异,尤以经济林间的差异表现更为显著,其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好有差,故在建设流域生态健康过程中,应注重对土壤结构较差的经济林实行有效管理,提高保持水土的能力。
  (2)瓯江流域源头区的生态健康评价结果为亚健康,在众多影响因子中,水土流失强度和土壤抗蚀性能力是影响该区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土壤抗蚀性水平较弱,加之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携带的泥沙和表层土壤养分,影响区域水质,更进一步削弱了土壤抗蚀性能力,影响了研究区的生态健康水平,因此,尽管研究区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却无法实现流域源头区本应为健康状态的特点。
  (3)依据研究区垂直分带明显的地貌特征及目前所处的生态状况,遵循“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区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生态保育和水土保持垂直地带,分别为:源头山地区生态保育为主的地带,山前丘陵坡地水土保持重点地带,滨河谷地重点开发与保护并重地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