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麻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中胃和食道不同部位蠕动的比较及相应处理
【6h】

全麻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中胃和食道不同部位蠕动的比较及相应处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引言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分组及流程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方法

2.研究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2.2 手术和麻醉情况的比较

2.3 蠕动评分和操作评分的比较

2.4 观察组术后药物副作用和患者情况的比较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镇静与麻醉

附注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比较插管全麻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中胃和食道不同部位蠕动情况,并观察消旋山莨菪碱预处理对蠕动的抑制作用,为探讨ESD安全科学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序贯收录76例行胃和食道ESD的患者,依病变部位不同分为胃窦胃角组(A,n=25),胃体胃底组(B,n=21)和食道及食道胃交界组(C,n=30)。39例行上消化道ESD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A1(术前静滴消旋山莨菪碱10mg预处理)和A2组(术前静滴等量生理盐水)。患者静脉快诱导气管插管,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间断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若术中出现影响操作的消化道剧烈蠕动,予静注消旋山莨菪碱10mg处理。录像记录ESD操作过程,用于蠕动和操作的评估;记录术前患者基本情况;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时间、丙泊酚用量和术后24小时的并发症情况。
  结果:
  1、在观察试验中,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较长(p<0.05)。A组影响操作的剧烈蠕动的发生率为68.0%,显著高于B组的4.8%和C组的3.3%(p<0.01);A组的蠕动评分和操作评分显著高于B组的蠕动评分和操作评分(p<0.01);A组的操作评分显著高于C组的操作评分(p<0.01)。
  2、在随机对照实验中,与A2组相比,A1组剧烈蠕动和影响操作的剧烈蠕动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蠕动评分和操作评分也显著降低(p<0.01)。
  3、各组病人药物副作用、复苏室和术后24小时病人状况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插管全麻下胃和食道行ESD术,病灶位于胃窦胃角处剧烈蠕动的发生率高,而病灶位于胃体胃底或食道食道胃交界处剧烈蠕动发生率低。
  2、消旋山莨菪碱可用于全麻下胃和食道ESD过程中影响操作的剧烈蠕动的处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