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斯特林发动机循环分析方法、内部振荡流换热和整机试验的研究
【6h】

斯特林发动机循环分析方法、内部振荡流换热和整机试验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术语表

1. 绪论

1.1斯特林发动机概述

1.2斯特林发动机循环分析方法

1.3斯特林发动机内部振荡流换热

1.4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

2. 改进型Simple模型

2.1模型简介

2.2热损/功损校核及换热校核模块

2.3模型的初步验证及比较——GPU-3斯特林发动机

2.4小结

3. 斯特林发动机加热器管内振荡流换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3.1实验装置及方法

3.2实验结果与讨论

3.3小结

4. β型斯特林发动机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4.1 实验装置及方法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主要内容及总结

5.2本文主要创新点

5.3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斯特林发动机由于具有热效率高、热源适应性好、运转平稳等优点,在水下动力、热电联供技术、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Simple分析模型,该模型以理想绝热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各个部件的功损/热损情况(导热损失、回热损失、穿梭热损、流阻损失、气流滞后损失、泄漏损失),模型在2500r/min以内,误差小于20%。但由于斯特林发动机管内特殊的振荡流换热和流动影响,其误差会随着转速升高而变大。通过对斯特林发动机管内振荡流换热特性的初步实验研究发现,其内部振荡流换热性能与稳态流相比有明显提高,实验所得斯特林发动机管内振荡流换热经验公式如下:
  此处为公式
  结合改进型Simple模型分析结果,我们自主设计并制造了一台100W级β型斯特林发动机,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明改进型Simple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氮气工质下模型误差约为1%-7.1%,氦气约为4.3%-13.4%。结合发动机功损/热损分析,我们进一步探究了转速、压强和工质对斯特林发动机内部循环做功(PV图)的影响及内在机理。转速的增大会导致压缩和膨胀过程中气体无法及时进行热量交换,导致循环PV图变“瘦”,指示功逐渐减小:氦气工况下,当转速从260r/min升至1380r/min,其指示功从6.6J降至5.2J,循环输出功从28.8W升至120W。随着压强增大,循环工质量不断增多,其指示功、循环输出功、循环效率、轴功率及电功率均随之增大。结合改进型Simple模型的功损/热损分析发现,当发动机工作压强和转速升高时,流阻损失、回热损失和泄漏损失会急剧增大并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氦气的流阻损失和回热损失较氮气小,且换热性能较好,在高工况下氦气工质性能优势会愈加明显:在2.9MPa和1120r/min工况下,氦气的循环输出功和循环效率分别为165 W和16.5%,而氮气仅为139 W和12.2%。工质物性参数的差异及各功损/热损随转速/压强的变化速率的不同,最终导致不同工质斯特林发动机性能的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