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清甘肃地区地震灾害初步研究
【6h】

明清甘肃地区地震灾害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回顾

一、史料汇编

二、研究著作与研究论文

第三节 研究区域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清甘肃地震分布研究

第一节 明清甘肃地震的时间分布分析

第二节 明清地震的空间分布分析

第二章 明清甘肃地震概况及影响

第一节 地震的发生

一、地震预兆

二、震时描述

第二节 明清强地震概况

一、明代强地震概况

二、清代强地震概况

第三节 明清地震的影响

一、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二、对建筑设施的影响

三、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 明清甘肃地震灾害的应对

第一节 灾后赈济

一、报灾与勘灾

二、具体的赈济措施

第二节 明清强地震中的中央和地方救治

一、明代强地震救治过程

二、清代强地震救治过程

第四章 地震应对的态度变化与地震书写

第一节 应对态度与地震解释

一、地震归贵的转变

二、阴阳调和的解释模式

第二节 地震书写

一、地震轶闻

二、地震记载的借鉴和抄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历史地震学也称史料地震学,介于地震学和历史学之间,主要借助历史资料来研究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明清时期,甘肃地震频繁。尤其是明代中后期和清代中前期,地震次数频繁,震级高,破坏性强。其中典型的地震主要有1609年酒泉71/4级地震,1654年甘肃天水8级地震,1718年通渭71/2级地震,1879年阶州8级地震等。强地震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场所的破坏给民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人口的大面积减少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引起了物价上涨、流民抢劫等问题,严重干扰了地方社会的稳定,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地震灾害对生态环境和民众生活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对森林、农田和水流的破坏,但长远来看,则未必全是害处,也有改变水流促进生态良好发展的案例。在灾害救治方面,虽然明清时期甘肃地区地震频发,但这并没有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未能建立有效的地震预防与救治机制,每次地震之后的应对和救治都是机械和随机的。而士绅阶层力量渺小,地方社会自救的能力非常薄弱,他们企图在大灾难面前担当起地方救灾的重任,但其中的挣扎和努力却是杯水车薪,主要的救灾任务还是落在了政府肩上。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虽然救灾工作主要依靠政府来完成,但中央政府在具体的决策和救治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机械性和随机性,无法高效调配国家资源来支援灾区。具体的救灾工作由地方政府来主导。地方政府面对强破坏性地震时,在灾区管理方面显得极其无力,只能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灾后的秩序维持上,这些都造成了灾情的进一步恶化,加剧了社会矛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