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双边贸易:三重距离视野的分析与实证
【6h】

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双边贸易:三重距离视野的分析与实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点

2 距离与贸易:文献综述

2.1 距离与贸易:三重距离视野

2.1.1 地理距离

2.1.2 文化距离

2.1.3 制度距离

2.2 三重距离与中国对外贸易

2.3 三重距离与中国-海丝沿线国家贸易

2.4 文献简要评述

3 距离与贸易: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的现状与机理

3.1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范围界定

3.2 海丝沿线国家和中国贸易

3.2.1 东盟沿线国与中国贸易

3.2.2 南亚沿线国与中国贸易

3.2.3 中国与阿拉伯沿线国贸易

3.2.4 中国与非洲沿线国贸易

3.3 三重距离与海丝沿线国家

3.3.1 地理距离与海丝沿线国家

3.3.2 文化距离与海丝沿线国家

3.3.3 制度距离与海丝沿线国家

3.4 三重距离与贸易影响机理

4 距离与贸易: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实证

4.1 基于三重距离视野的引力模型

4.2 实证分析

4.2.1 变量统计性描述

4.2.2 变量的平稳性分析

4.2.3 回归方法检验

4.2.4 基本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4.2.5 门限回归结果分析

5 结论、对策建议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1 基本结论

5.2 对策及建议

5.2.1 政府层面

5.2.2 企业层面

5.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贸易是最重要的一根支柱,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聚焦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空间跨度大,地理距离远近不一,文化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有大有小,在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海丝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中,不仅受地理距离的影响,而且受文化差异、制度差异等非地理因素构成的某些障碍的影响。有研究将此类障碍也视为一种距离。本文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就地理、文化和制度意义之三重意义的“距离”对于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梳理与实证研究。
  现有研究文献基于传统的和扩展的引力模型的实证方法,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即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对于贸易的影响整体为负,但已有研究的一个明显缺失,是缺乏一种综合视野,将三重距离置于一个框架下考察。在距离的测量方法上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也均以欧式距离为普遍测度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在基本回归基础上加入门限回归来求得距离影响力的门限范围,并探索新的距离测量的方法即因子分析法。
  在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现状梳理中发现,双边贸易总体势头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外一直保持良好。基于贸易成本和贸易风险双重视角,本文分别对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对贸易的影响机制做出了分析。
  通过2002-2014中国与海上新丝路沿线27个国家的实证分析,本文证实了双边的贸易流量由GDP、人口等基本国情因素决定,同时距离对贸易的影响不仅仅限于传统引力模型中的地理距离,三重距离对贸易的影响均是显著的。其中文化距离和地理距离有其门限值,在门槛范围内与贸易的关系显著为负,超出了门槛范围则负效应会减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