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研究
【6h】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重点、难点与可能的创新

2 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现状分析

2.1 影子银行的定义与特征

2.1.1 影子银行定义

2.1.2 影子银行特征

2.2 中国式影子银行现体系现状

2.2.1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第一层——体系内影子银行

2.2.2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第二层——准金融机构

2.2.3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第三层——民间金融

3 影子银行的风险研究

3.1 影子银行的成因

3.1.1 对资金的需求

3.1.2 货币流动性过剩

3.1.3 金融中介机构试图通过创新突破传统监管体制

3.2 影子银行的风险隐患

3.2.1 从宏观角度分析影子银行的风险隐患

3.2.2 从微观角度分析影子银行的风险隐患

3.3 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积极影响

4 实证研究

4.1 中国式影子银行规模估算

4.2 影响影子银行产品规模的因素实证研究——以P2P行业为例

4.2.1 研究思路

4.2.2 变量选取

4.2.3 相关性分析

4.2.4 模型回归

5 影子银行监管现状与建议

5.1 国外对影子银行监管经验介绍

5.1.1 欧美国家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变革

5.1.2 国际上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变革

5.2 国内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

5.2.1 对于体系内的影子银行监管

5.2.2 对准金融机构监管

5.2.3 对第三类民间金融的监管

5.2.4 小结

5.3 应对影子银行风险进一步采取举措的建议

5.3.1 监管部门应当采取的举措

5.3.2 金融机构应当采取的举措

5.3.3 对投资者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影子银行”这个新的词汇出现在大家眼前。我国影子银行的兴起受中国长期以来金融压抑的影响,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最近两年来,P2P业务的兴起,更是将影子银行推上风口浪尖,引发多方的关注。
  我国关于影子银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多方面梳理与分析了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旨在为研究者和监管层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首先结合中国影子银行的自身特点,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定义并且分类,同时分析了具有中国国情的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探讨其带来的影响。随后对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进行了估算,并以P2P行业数据为例,实证研究了产品的活跃度、数量、期限、同类产品利率等因素对影子银行规模的影响,为学者和监管者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最后,结合国外与我国对影子银行监管的现状,为我国的监管政策提出意见,并对投资者参与该业务提出相关建议。
  影子银行有其积极作用,也带来一定风险,要辩证的去看待,不能简单粗暴的加以制止,也不能放任其自由发展。监管者应该对其加以引导,努力使其合规化发展,成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稳定,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的积极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