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象山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与示范
【6h】

象山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与示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促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1.2.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1.2.3 发展循环农业是推进效益农业的客观要求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生态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循环农业的含义

2.2 生态循环农业的特征

2.2.2 遵循废物优先的原则

2.3 象山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与示范技术路线

3 象山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条件分析

3.1 象山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基础条件

3.1.1 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区域化趋势更加明显

3.1.2 农业投入品实现减量化,节约型农业得到发展

3.1.3 种养循环模式创新发展,清洁化生产有序推进

3.1.4 农业废弃物处理环保化,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3.1.5 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生产全面普及

3.1.6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产业实现可持续增长

3.2.3 产品质量管理存在隐患

3.2.4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投入机制不健全

4 象山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创新与示范

4.1 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模式

4.2 农渔结合型循环农业模式

4.3 农业废弃物产业化资源开发模式

4.3.1 "沼液-沼液浓缩有机肥-农作物"循环模式

4.3.2 "食用菌-菇渣发酵营养基质一水稻育苗"循环模式

4.3.3 "水产品加工下脚料-鱼蛋白有机液肥-农作物"循环模式

4.4 农田轮作高效循环农业模式

5 象山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策建议

5.1 构建并完善农业产业链,实施多元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5.1.1 广泛推广多元立体农业模式

5.1.2 培育和打造生态链接及转换模式

5.1.3 建立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化模式

5.2 实施化肥和农药减量工程,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5.2.1 实施沃土工程,提高土地利用率

5.2.2 实施绿色植保工程

5.3 实施三沼资源化工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5.3.1 创新“三沼”开发利用技术,加快产业化进程

5.3.2 强化农村能源节约

5.3.3 加强能源开发利用

5.4 推进农业设施改造提升,完善农业物质装备

5.4.1 加强农业设施改造提升

5.4.2 加快农业机械化

5.4.3 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

5.5 健全优化制度,强化政策扶持保障

5.5.1 优化激励政策

5.5.2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5.5.3 强化监管机制

5.6 创新技术,强化人才保障

5.6.1 加强科技创新

5.6.2 完善技术后续服务

5.6.3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

6 象山县生态循环农业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象山县为研究实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学习借鉴国内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经验,并在大塘港区域为核心建立了一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积极探索各类先进农业循环模式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效益评估与不断完善,从而提出一套适合象山县推广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型,为全国县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借鉴。
  通过研究分析,象山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条件基本成熟,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区域化趋势更加明显;农业投入品实现减量,节约型农业得到发展;种养循环模式创新发展,清洁化生产有序推进;农业废弃物处理环保化,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生产全面普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产业实现可持续增长。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农业发展受资源制约越来越明显,农业环境污染不容乐观,产品质量管理存在隐患,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投入机制不健全。
  结合我县现有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践与示范,明确了以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中心、初步构建起以养殖为纽带的循环农业产业链、打造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的目标,提出了构建并完善农业产业链,实施多元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施化肥和农药减量工程,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实施三沼资源化工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设施改造提升,完善农业物质装备;健全优化制度,强化政策扶持保障;创新技术,强化人才保障等六大措施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