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网重要节点、脆弱线路及骨干网架识别研究
【6h】

电网重要节点、脆弱线路及骨干网架识别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电网节点重要度评估

1.2.2 电网脆弱线路辨识

1.2.3 电网骨干网架识别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电网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互联网网页重要度排序算法

2.2.1 PageRank 算法

2.2.2 HITS 算法

2.3 基于HITS算法的电网节点重要度评估

2.3.1 电网与互联网的对比

2.3.2 基于HITS算法评估节点重要度时的算法改进

2.3.3 电网节点重要度评估的计算流程

2.4 算例分析

2.4.1 IEEE 14 节点算例

2.4.2 IEEE 118 节点算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网脆弱线路辨识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现有电网停电事故相关研究

3.2.1 电网的自组织临界现象

3.2.2 系统平均负载率与电网停电的关系

3.2.3 线路传输容量、负荷波动对电网停电的影响

3.2.4 潮流熵与电力系统自组织临界现象

3.2.5 直流潮流模型

3.3 基于开断相对概率与后果的电网脆弱线路辨识

3.3.1 线路开断后果的计算

3.3.2 线路开断相对概率的计算

3.3.3 电网脆弱线路的辨识流程

3.4 算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网骨干网架识别研究

4.1 引言

4.2 图论相关算法

4.2.1 图的矩阵表示

4.2.2 拓扑连通性算法

4.2.3 最短路径算法

4.2.4 最小生成树算法

4.3 骨干网架识别

4.3.1 骨干网架的概念

4.3.2 骨干网架识别模型

4.3.3 骨干网架识别流程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研究成果总结

5.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多次大规模停电事故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社会安全,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电网运行安全性的关注。电网大停电事故多是由于过负荷、元件故障、控制保护及通信系统故障等内部因素和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导致电网中某些脆弱线路或重要节点退出运行,进而引发连锁故障导致。在日常运行时,加强对重要节点和脆弱线路的关注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减少大停电发生的概率;在自然灾害来临前,电网企业通过提高重要节点与脆弱线路的抗灾标准,构建骨干网架,以此保证对重要负荷供电,加快灾后恢复速度,减少大停电事故造成的影响。本文围绕电网节点重要度评估、脆弱线路辨识及骨干网架识别等问题展开研究,对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对两者进行了类比,并基于互联网网页排序Hypertext-Induced Topic Search(HITS)算法,结合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针对电网潮流、电源和负荷容量等影响节点重要度的因素,在电网原始拓扑上,通过引入权重、附加节点等处理对原算法进行相应的适应性改进,给出了一种电网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该方法从节点功率的流入与流出角度定义了权威值和枢纽值来评估节点重要度,并考虑电网与互联网的差异,以两者之和作为电网节点的重要度,使评估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在现有电网大停电事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本文定义的单位熵综合负载率指标和风险思想,本文给出一种电网脆弱线路辨识的方法。本文定义单位熵综合负载率来衡量电网运行的脆弱性,该指标反映电网中线路的负载率及其分布情况。本文以该指标在线路开断前后的变化,并用线路两端点的重要度进行修正,作为线路开断后果的表征。在计算线路的相对开断概率时,本文不仅考虑线路自身的故障率,还将线路运行时因负荷波动导致的潮流越限开断的概率予以考虑。后者是基于直流潮流模型,考虑电网拓扑结构、实时运行状态、电源负荷分布及线路传输容量等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的电气信息进行计算。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借助于图论中的最短路径与最小生成树算法,给出一种电网骨干网架识别流程。该方法能够更直接地将重要节点留存在骨干网架之中,同时使得网架的规模最小,即留存在骨干网架中的线路尽可能少且重要,以此兼顾经济性。该方法首先根据电网节点重要度评估,确定必须留存在骨干网架中的重要节点,同时判别这些节点的电源容量与负荷容量是否匹配,并进行相应处理;其次,以各线路的脆弱度评估值作为其权值,计算留存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及其对应的线路序列;接着,求解留存节点之间最短路径所构成图的最小生成树,并将最小生成树中的每条边用其对应的线路序列进行替代,得到初步的骨干网架;最后,对骨干网架进行电网安全运行校验,若存在潮流越限的线路,通过调整运行方式或增加合适线路来消除过载线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得到最终的骨干网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