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浙江紫金山遗址燧石制品的功能研究
【6h】

浙江紫金山遗址燧石制品的功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插图和表格清单

1 绪论

1.1 浙江旧石器研究背景

1.2 功能研究的背景

1.2.1 微痕分析

1.2.2 形态——技术——功能研究

1.2.3 后埋藏研究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意义与目标

2 遗址与环境

2.1 紫金山遗址概况

2.2 环境背景

3 研究方法

3.1 微痕分析

3.2 模拟实验

3.2.1 石制品打制实验

3.2.2 石制品使用实验

3.3 数据统计

4 微痕观察结果及分析

4.1 标本保存状况评估

4.2 微痕观察结果及分析

4.2.1 横向运动

4.2.2 纵向运动

4.2.3 旋转运动

4.2.4 垂直运动

4.2.5 捆绑

5 讨论

5.1 技术一一功能分析

5.2 一器多用

5.3 装柄与手持

5.4 砍砸与砍砸器

5.5 资源的利用与考虑

5.5.1 资源利用情况

5.5.2 人力资源考虑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旧石器时代中期,浙江地区的旧石器面貌出现了重要变化,以往的类型和技术研究也表明,该地区可能存在区域性特色。然而,功能研究的缺乏使得该地区以及南方地区的旧石器研究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对于史前人类的行为也知之甚少。2014年,浙江长兴紫金山遗址出土了一批旧石器时代中期的石制品。为探索当时复杂的人类行为,本文选择了115件燧石制品,应用微痕分析揭示其燧石制品的功能,了解当时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并借助统计分析手段,寻找石制品的形态、技术特征与石制品的运动方式和加工对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这批燧石制品存在的功能性设计及其体现出的使用情况。
  经标本保存状况评估,8件因受后埋藏作用影响而被排除,根据其余标本的微痕观察结果,这批标本的使用率在63.5%-70.4%。73件标本上可观察到104处功能单位,其中12处为疑似使用痕迹,包括刮、切、锯、砍砸、钻动物类资源和植物类资源等活动。类型与功能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至少有14件标本为一器多用,石制品的专门化和标准化程度都不高。该遗址的维生资源以动植物二元结构为主,主要活动为屠宰/肢解动物,也可能制作木质工具和骨质工具,其中加工植物类物质可能制作复合工具的柄,也可能制成武器获取动物。
  形态——技术——功能研究显示这批燧石制品兼有权宜性技术与目的性修理,存在针对捆绑和手持的功能性设计,体现出对人力资源的考虑,反映出当时人类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捆绑痕迹的发现显示当时可能使用复合工具,就目前中国公开报道的微痕证据看,紫金山遗址尚属最早存在装柄行为的遗址。这为探讨旧石器时代中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