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迈向崇高:康德敬重理论研究
【6h】

迈向崇高:康德敬重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缩写

1绪论

1.1“Achtung’’概念的字义解析及其翻译问题

1.2思想史上的“敬重”概念

1.3为什么研究康德的敬重概念?

1.4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1国内研究现状

1.4.2国外研究现状

1.5研究思路与基本问题

2康德前批判时期伦理学中的“敬重”

2.1线索:来自《考察》中的一段话

2.2高雅的社会观察者

2.3真正的道德原则:人性的美感与尊严感

2.3.1人性的美感与仁爱

2.3.2人性的尊严感与敬重

2.3.3德性之美即完善

2.4道德原则的再普遍化:个人意志与公意的一致感

2.4.1“对人普遍的爱”只是“道德幻觉”

2.4.2在个人意志与公意之间

2.4.3道德的判断原则与执行原则

3“敬重”是康德的逃避吗?

3.1义务与敬重

3.1.1问题: “敬重”从何而来

3.1.2舒耐克与阿利森的争论

3.1.3义务关乎必然性

3.2敬重:作为一种隐晦的情感

3.2.1敬重的悖论:由内而发的情感

3.2.2敬重:法则的结果而非原因

3.2.3敬重的类似之物:恐惧与偏好

3.2.4何谓敬重人格

3.2.5敬重与道德兴趣

3.3敬重与人性

3.3.1作为目的自身的人性

3.3.2绝对命令:敬重人性的根据

4为理性服务的“敬重”

4.1先天的智性情感

4.2作为道德动机的敬重

4.2.1何谓动机?

4.2.2道德感性论中的敬重

4.2.3理智主义与情感主义的争论

4.2.4反驳与回应

4.4敬重:理性与感性的交织

4.4.1敬重的两难局面

4.4.2海德格尔对敬重疑难的阐释

5感性的解放:迈向崇高的“敬重”

5.1智性的愉悦

5.2敬重与崇高

5.2.1崇高:“绝对地大”

5.2.2崇高:对人性理念的敬重

5.3敬重与想象力

5.3.1想象力:康德的伟大发现

5.3.2想象力与道德情感

5.4敬重与共通感

5.4.1共通感:对主体间性的探索

5.4.2作为实践共通感的敬重

6伦理生活中的敬重

6.1德性义务与道德勇气

6.2作为道德性状的敬重

6.2.1德性论中的道德情感

6.2.2自我敬重

6.3爱与敬重

6.3.1作为德性义务的敬重

6.3.2爱还是敬重:席勒与康德的争论

6.4承认伦理:从敬重到承认

7敬重的教育意蕴

7.1严峻主义者的人性观:善与恶在乎意念

7.2作为人格性禀赋的敬重

7.2.1向善的原初禀赋

7.2.2恶的倾向与根本恶

7.3意念革命:重建向善的动机

7.3.1品格的建立:思维方式的转变

7.3.2心灵革命的爆发——自我救赎的可能性

7.4敬重:道德教育的原则

7.4.1致力于“敬重”的教育

7.4.2构建伦理的探究团体

结论:作为“实践智慧”的敬重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杨妍璐;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外国哲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王俊;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Q4;
  • 关键词

    崇高; 康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