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曼氏无针乌贼墨汁的形成及在繁殖中的作用
【6h】

曼氏无针乌贼墨汁的形成及在繁殖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摘要

采用连续组织切片、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对墨囊、不同时期的胚胎及墨腺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墨囊壁由明显的三层组成:外膜层,肌肉层和黏膜层。墨囊导管壁厚,从外到内可分为外膜、肌层和黏膜。墨腺体呈索状,墨汁颗粒游离地存在于索状腺体的间隙之间及墨囊腔中,呈现黑色;囊壁中黏膜层中含有蛋白质最多,墨腺中含有少量蛋白质;墨囊壁和墨腺含多糖、粘多糖或粘蛋白;墨腺中含有酪氨酸;墨囊壁和墨腺中存在大量的酸性粘多糖;墨囊出现胚胎发育的第9天;墨腺细胞由无分泌黑色素功能的A 型细胞和有分泌黑色素功能的B 型细胞组成;在B型细胞中可见黑色素颗粒储存在囊泡中,囊泡在移出细胞的过程中逐渐变大,泡内的黑色素颗粒逐渐变多。囊泡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外,黑色素排出后以颗粒的形式游离于细胞间隙中,形成墨汁。乌贼的墨汁具有很好的医用功效,营养成分理想。
   利用经典营养测定方法及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对养殖曼氏无针乌贼墨进行了研究,得到粗蛋白的含量11.8g/100g,粗脂肪的含量1.48g/100g,16种氨基酸、9种脂肪酸,养殖对墨汁的成分没有影响。利用试剂盒测定了曼氏无针乌贼产卵前后墨汁中的酶,结果表明,墨汁中不含乳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NO产卵后明显降低,NO合酶产卵后酶活性明显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产卵后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产卵后增强,酸性磷酸酶产卵后显著下降,酚氧化酶产卵后明显增强。
   乌贼墨在繁殖季节中参与形成了三级卵膜,在乌贼繁殖季节观察繁殖行为,分别于乌贼漏斗伸向腹腕后6~8s、15~20s、25~30s惊扰乌贼,得到在6~8s惊扰时乌贼释放一黑色的物质,其弹性较强,此物质为卵膜的前体。解剖乌贼在漏斗可看到白色的卵,呈圆球状,直径约5mm。经15~20s后惊扰,乌贼释放的卵表面已被有黑色卵膜,但是卵膜外面富含粘性物质,卵的一端较尖,卵的柄形成,卵柄分叉尚未形成,短径约10mm。约25~30s后惊扰,乌贼释放的卵已较完整,卵的表面粘性物质已较少,卵的表面较光滑、光亮,卵柄及分叉已形成。
   三级卵膜在乌贼的胚胎发育中有至关重要作用,利用组织切片、电镜技术、渗透模拟、滤光装置、营养测定及抑菌等方法研究了三级卵膜的物理及生化性质。结果表明:物理性质方面,曼氏无针乌贼的三级卵膜有黑色和白色三级卵膜两种,三级卵膜不溶于酒精、乙醚、强酸,易溶于二氯乙醇、二乙胺和强碱,黑色三级卵膜的抗腐蚀能力较强;三级卵膜弹性较好,黑、白色三级卵膜弹性分别可达1.8N和1.5N;三级卵膜对泥土、细菌及小型藻类均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黑色三级卵膜阻挡作用较强;三级卵膜对光有一定的遮挡作用,黑色三级卵膜的遮光作用好于白色三级卵膜。生化性质方面,三级卵膜由数层膜构成褶皱状结构,透射电镜下观察黑色三级卵膜中含有墨汁颗粒和杆状细菌;黑色三级卵膜和白色三级卵膜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黑色三级卵膜的脂肪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三级卵膜对溶藻弧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黑色和白色三级卵膜抑菌率分别可达21.50%和17.03%。

著录项

  • 作者

    樊晓旭;

  •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

  • 授予单位 宁波大学;
  • 学科 水产养殖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春琳;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Q959.216.104;
  •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墨汁颗粒; 墨囊; 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