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6h】

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治疗反应的meta分析

引言

1目的

2方法

2.1文献检索

2.2纳入标准

2.3数据筛选

2.4事件终点的设定

2.5统计分析

3结果

3.1研究特征

3.2 meta分析结果

3.3异质性检验

3.4敏感性分析

3.5发表偏移

4 讨论

参考文献

二、ABCB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氯吡格雷抵抗的关联研究

引言

1研究对象及临床数据采集

1.1研究对象

1.2样本及其临床数据的采集

2血小板功能的检测

3材料与方法

3.1材料

3.2 DNA的提取

3.3 DNA样品的OD质检并定量

3.4基因多态性检测

3.5统计分析

4结果

4.1基线数据的比较

4.2 rs1045642、rs1128503和rs2032582的基因型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

4.3亚组分析

4.4不同基因型与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关系

4.5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7 rs1045642和rs1128503的基因型与临床终点事件的关系

5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缩略语表

附录B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治疗反应的meta分析。
  目的:许多研究涉及 ABCB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氯吡格雷抵抗(CR)之间的关系,但结果不尽相同。为了探索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治疗下ABCB1 C3435T多态性与抗血小板反应之间的关系,我们纳入相关研究进行meta分析。
  方法:检索主要的数据库(PubMed,Scopus和 Cochrane library),筛选相关文献,通过meta分析对有效数据进行定量的整合。
  结果:我们发现,ABCB1 C3435T的变异与氯吡格雷 LD300mg下出现的早期心血管事件(T vs. C:OR,1.34;P=0.003;TT vs. CC:OR,1.77;P=0.005;CT+TT vs.CC:OR,1.48;P=0.02)和晚期心血管事件(T vs. C:OR,1.28;P=0.001;TT vs. CC: OR,1.59;P=0.002;CT+ TT vs.CC:OR,1.39;P=0.01)均相关。同时,TT纯合子相较于CC纯合子,其对出血事件是一个保护因素(TT vs. CC:OR,0.51;P<0.001)。但是,对于血小板活性和其他临床事件,并未发现多态性与其存在有意义的联系。
  结论:ABCB1 C3435T多态性可能是氯吡格雷 LD300mg下出现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而TT纯合子相较于CC纯合子,其发生出血事件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第二部分、ABCB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氯吡格雷抵抗的关联研究
  目的:氯吡格雷能够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抗血小板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ABCB1基因多态性与CR之间的关系。
  方法:应用VerifyNow P2Y12分析仪对血小板功能进行检测。81个抵抗患者和99个非抵抗患者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高效毛细管电泳(PCR- HPCE)技术检测 rs1045642、rs1128503和rs2032582三个位点的多态性。探索SNP、不同临床特征与CR的关联性。
  结果:我们发现女性、高血压、低的白蛋白水平可能是CR的危险因素(P<0.05)。在rs1045642位点上,患者白蛋白≥35或存在高血压时,SNP与CR相关(CC vs. TT:白蛋白≥35,P=0.042;高血压组,P=0.045;C vs. T:白蛋白≥35,P=0.033;高血压组,P=0.040)。同时,rs1128503基因型(CT+TT)相较于基因型 C C,其血小板的抑制率更高(P=0.021)。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高的白蛋白和hsCRP水平是CR的保护因素;植入的支架数与CR可能正相关。此外 rs1045642基因多态性与全因死亡有关(P=0.024)。
  结论:ABCB1多态性可能是阐释CR机制的重要线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