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间充质干细胞TRAIL双重靶向治疗胰腺癌的在体实验研究
【6h】

间充质干细胞TRAIL双重靶向治疗胰腺癌的在体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人胰腺癌荧光细胞ASPC-1-dsRed稳转株构建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及步骤

1.3实验结果

2人胰腺癌裸鼠动物模型的构建

2.1实验材料

2.2实验方法及步骤

2.3实验结果

3 MSCTRAIL复合物的构建

3.1实验材料

3.2实验方法及步骤

3.3实验结果

4 MSC两种注射途径的趋化效应比较

4.1实验材料

4.2实验方法

4.3实验结果

5 MSCTRAIL抑瘤作用在体研究

5.1实验材料

5.2实验方法

5.3实验结果

6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缩略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 ASPC-1-dsRed荧光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及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TRAIL转基因复合物,并无创监测和分析后者在体内环境中对胰腺癌的归巢能力与肿瘤抑制作用。本研究将为胰腺癌体内生物学特性的基础研究及新型治疗方案的诞生提供更佳的实验依据和平台。
  方法:(1)将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 RFP) dsRed基因转入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并稳定表达;(2)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基质胶原位移植瘤模型和肿瘤块原位移植瘤模型,并通过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无创监测肿瘤生长情况,比较三组模型成瘤阳性率、瘤块生长速率及转移率,挑选最佳建模方法;(3)分离纯化健康志愿者骨髓来源的MSC,并将TRAIL-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质粒转入其中构成MSC-TRAIL转基因复合物,且验证其转染效率;(4)通过腹腔和尾静脉注射法给予荷瘤鼠MSC-eGFP转基因复合物,并用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荷瘤鼠在体荧光以追踪MSC在体内的分布及对胰腺癌的趋化性;(5)将上述MSC-TRAIL转基因复合物,以合适途径给予荷瘤鼠,观察其对原位瘤及转移瘤的抑制作用;并综合分析该复合物给予的数量及频率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
  结果:(1)荧光显微镜下可见人胰腺癌荧光细胞ASPC-1-dsRed发出均匀稳定的红色荧光,体内外稳定持续表达未衰减;(2)成功建立三组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阳性率分别为:皮下移植瘤模型55%(11/20),基质胶原位移植瘤模型100%(20/20),肿瘤块原位移植瘤模型100%(20/20),且后两种模型30天后陆续发生周围脏器转移;3组间成瘤速率比较后发现,皮下移植瘤模型最慢,基质胶原位移植瘤模型居中,肿瘤块原位移植瘤模型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成功分离及培养人骨髓来源的MSC,并将质粒TRAIL-eGFP转入其中,镜下可见绿色荧光,Western Blot验证产物表达;(4)通过腹腔和尾静脉注射法两种途径给予荷瘤鼠MSC-eGFP转基因复合物,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发现15天内尾静脉注射途径较腹腔注射途径稍早观察到MSC的归巢现象,前者36 d移植瘤体积为510.88±55.96 mm3,后者为425.96±46.55 mm3,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5)给药24 d各组原位瘤平均体积:阴性对照组:419.19±21.96 mm3;MSC组:550.22±59.48 mm3;LL-MSC-TRAIL组:267.65±9.90 mm3;LH-MSC-TRAIL组:169.96±10.05 mm3;HL-MSC-TRAIL组:202.99±14.17 mm3;HH-MSC-TRAIL组:58.21±9.28 mm3;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人胰腺癌荧光细胞ASPC-1-dsRed构建的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该肿瘤的在体生物学行为;MSC体内环境中能定向归巢至胰腺癌组织且单纯MSC对胰腺癌有促生长作用;MSC-TRAIL转基因复合物体内环境中能有效抑制胰腺癌及其转移瘤的生长,且与其剂量和频率成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