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锌与SOD、IL-2及TNF-α相关性的研究
【6h】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锌与SOD、IL-2及TNF-α相关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银屑病患者与对照组Zn、SOD、IL-2、INF-a值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银屑病与微量元素

展开▼

摘要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各期(进展期、稳定期、消退期)与对照组血清Zn(锌)的变化情况,Zn与PASI评分(银屑病皮疹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法)的关系,Zn与SOD(超氧化物岐化酶)的关系,以及Zn与IL-2(白介素-2)及TNF-a(肿瘤坏死因子-a)的关系,来探讨Zn和银屑病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方法:选择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抽取银屑病患者进展期、稳定期、消退期和正常人上午8~9时空腹时的外周血和无名指血。 ①对银屑病患者各期在每次抽血前分别行PASI评分。 ②用BH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利用Zn的特征性谱线光强大小,根据朗伯-比耳定律,检测Zn的含量。先打开仪器电源开关,调控参数,将其能量值设为100~110之间,预热30分钟,依次用“0”、“1”、“2”、“3”号液定标,得出标准曲线,使其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依次测量各样品,得出结果 ③用黄嘌呤氧化酶法通过SOD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专一性抑制作用,测出血清总SOD的活力。按照说明书配好试剂一至六,测定管和对照管分别加入试剂-1.0ml,试剂二、三、四各0.1ml,测定管加入样品0.03ml,对照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混匀,置于37℃恒温水浴40分钟,加入显色剂2ml,室温放置10分钟,调整分光光度计于550nm处,用蒸馏水调零比色。 ④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IL-2。用抗人IL-2单抗包被于酶标板上,标本和标准品中的IL-2与单抗结合,游离成分被洗去,加入生物素化的抗人IL-2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合素,生物素与亲和素特异性结合。抗人IL-2抗体与结合在单抗上的人IL-2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游离成分被洗去,加入显色剂,若反应孔有IL-2,辣根过氧化物酶会使无色的显色剂显蓝色,加终止液变黄。在450nm处测OD值,IL-2浓度与OD值成正比,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本的IL-2浓度。 ⑤TNF-a的检测同IL-2。 结果: ①银屑病患者在各期中血清Zn较正常人显著降低,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108.35,P<0.01),随着银屑病患者病情的好转血清Zn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其血清Zn关系为:健康人(137.26±13.47μmol/l)>进展期(116.91±16.66μmol/l)>稳定期(97.31±9.17μmol/l)>消退期(88.54±7.93μmol/l)。银屑病患者在各期中血清Zn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各期相关系数R=0.641、0.749、0.717,P<0.01),随着PASI评分的降低Zn逐渐降低。 ②银屑病患者存在着SOD的紊乱,在病程各期中SOD较正常人显著降低,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85.53,P<0.01),银屑病患者在病情的恢复过程中SOD逐渐上升,但仍低于正常。其血清SOD关系为:进展期(42.40±5.46 U/ml)<稳定期(49.97±7.08 U/ml)<消退期(59.83±7.90 U/ml)<对照组(72.98±12.68U/ml)。银屑病患者在各期中SOD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各期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5、-0.834、-0.730,P<0.01),随着PASI评分的逐渐降低,SOD逐渐上升,即随着PASI评分的降低,SOD逐渐恢复正常。银屑病患者在各期中Zn与SOD呈负相关(各期相关系数分别为:R=-0.443、-0.710、-0.604,P<0.01),即随着血清Zn的逐渐降低,SOD反而上升。而在正常人血清Zn与SOD呈正相关(R=0.534,P<0.01)。 ③银屑病患者在各期中IL-2较正常人显著升高,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133.65,P<0.01),随着病情的恢复,IL-2逐渐恢复正常,但仍高于对照组。各期IL-2关系为:进展期(44.16±6.44pg/ml)>稳定期(34.77±6.14 pg/ml)>消退期(26.31±3.46 pg/ml)>对照组(21.75±3.32 pg/ml)。银屑病患者在各期中IL-2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各期相关系数为:R=0.779、0.872、0.818,P<0.01),随着PASI评分的逐渐降低(银屑病病情的好转),IL-2逐渐降低。对照组和银屑病患者在各期中Zn与IL-2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0.542、0.567、0.554,P<0.01),随着血清Zn的逐渐降低,IL-2逐渐降低。 ④银屑病患者在各期中TNF-a较正常人显著升高,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98.98,P<0.01),随着病情的恢复,TNF-a逐渐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各期TNF-a关系为:进展期(25.65±4.54pg/ml)>稳定期(20.51±3.12pg/ml)>消退期(16.49±1.90 pg/ml)>对照组(14.09±1.26 pg/ml)。银屑病患者在各期中TNF-a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各期相关系数R=0.779、0.845、0.788,P<0.01.),随着PASI评分的逐渐降低,TNF-a逐渐降低。对照组和银屑病患者在各期中Zn与TNF-a评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4,0.539、0.722、0.617,P<0.01),随着血清Zn的逐渐降低,TNF-a逐渐降低。 结论: ①银屑病患者在病程中各期血清Zn呈进行性下降,血清Zn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血清Zn关系为:对照组>进展期>稳定期>消退期。银屑病患者在病程的各期中血清Zn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提示Zn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银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银屑病患者在病程的各期中PASI评分越高,消耗的Zn就越多,Zn降低就更明显。 ②银屑病患者在病程的各期中SOD逐渐上升,但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血清SOD值关系为:进展期<稳定期<消退期<对照组。银屑病患者血清Zn与SOD呈负相关,但在对照组Zn与SOD呈正相关(P<0.01)。提示银屑病患者存在着SOD的紊乱,随着病情的恢复,SOD逐渐升高;缺Zn是银屑病患者SOD降低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银屑病患者还存在着其他因素影响SOD的变化。 ③银屑病患者在病程的各期中IL-2、TNF-a均较正常人显著升高,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病情的恢复,IL-2、TNF-a逐渐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各期IL-2、TNF-a关系为:进展期>稳定期>消退期>对照组。银屑病患者各期和对照组Zn与IL-2、TNF-a呈正相关。提示Zn可能通过调节IL-2、TNF-a,来抑制Th1细胞,从而对银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产生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