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AGT基因多态性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6h】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AGT基因多态性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高血压病与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的研究进展

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及T174M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结合其他指标联合分析其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 方法: 1、设计调查表,准确填写临床资料; 2、以泸州地区14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者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3、两名高级职称的中医师根据上述临床资料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有关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得出证候结论; 4、所有研究对象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获得酶切产物,用琼脂糖凝胶及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基因型;散射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空腹血浆胰岛素; 5、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计数资料采用行列表的X2检验;运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将逐步判别分析有意义的指标代入。 结果: 1、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和一般指标之间的关系: ①与体重指数、腰臀比之间的关系:痰湿壅盛证BMI和WHR明显增高,与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火亢盛证在四个证型中BMI和WHR值最低。 ②与血脂的关系:肝火亢盛证和痰湿壅盛证TG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和阴阳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各证型中HDL下降在痰湿壅盛证最明显,与对照组、肝火亢盛证及阴虚阳亢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在阴阳两虚证中升高最明显,且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组脂蛋白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③与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超敏CRP的关系:FINS和IR在各证型中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痰湿壅盛证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P<0.05)。各个证型中Hs.C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个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高血压组M235T基因型(X2=0.696,P=0.404>0.05),正常对照组(X2=0.745,P=0.388>0.05);T174M分别为:(X2=0.563,P=0.453>0.05)与(X2=1.017,P=0.313>0.05),P>0.05确认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基因型频率具有群体代表性。 3、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①M235T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X2=34.087,P=0.000<0.05):高血压组TT型、MT型、MM型分别为57.1%、38.5%、4.4%,对照组分别为22.5%、42.5%、35.0%;M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组为23.6%,对照组为56.3%;T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组为76.4%,对照组为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57,P=0.000<0.05)。 ②T174M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X2=1.877,P=0.391>0.05):高血压组TT型、MT型、MM型分别为63.6%、33.6%、2.8%,对照组分别为72.5%、27.5%、0%;等位基因频率两组间仍无统计学差异(X2=1.443,P=0.230>0.05),高血压组M等位基因频率为19.6%,对照组为13.7%;高血压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80.4%,对照组为86.3%。 4、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组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 ①M235T正常对照组除与肝火亢盛证差异不显著外(X2=4.231,P=0.121>0.05),与其它证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火亢盛证与痰湿壅盛证相比,无明显差异(X2=1.979,P=0.372>0.05);阴虚阳亢证与阴阳两虚证之间基因型无明显差异(X2=2.110,P=0.348>0.05);其余各证型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②T174M肝火亢盛证与痰湿壅盛证相比,有统计学意义(X2=6.626,P=0.036<0.05);其余各证之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5、采用将所有数据直接带入法,将所筛选的有意义的指标带入,得到各变量的判别系数及常数,然后建立判别函数式。判别结果显示整个判别的准确度为:67.2%(10+35+31+7+38/180);高血压组和正常组之间指标反应的灵敏度为:98.6%(138/140);特异度为:95%(38/40)。 结论: 1、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中,痰湿壅盛证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风险性最高; 2、血管紧张素原M235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TT基因型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易感基因型; 3、T174M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也可能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痰湿壅盛证有关; 4、中医实证和虚证之间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差异; 5、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障碍及炎症反应,表现为FINS和Hs-CRP水平的增高; 6、运用逐步判别分析结果印证了上述变量在临床高血压诊断中的重要诊断价值,所建判别方程效能较高。

著录项

  • 作者

    葛丽春;

  • 作者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

    泸州医学院;

  • 授予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
  • 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尹思源;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59.441;
  •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中医证型; 血管紧张素; AGT; 基因多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