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鼻腔黏膜淋巴系统引流障碍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6h】

鼻腔黏膜淋巴系统引流障碍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基金项目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淋巴水肿研究现状(综述一)

参考文献

鼻息肉组织水肿机制研究现状(综述二)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核素淋巴显影剂进行鼻腔黏膜和鼻息肉组织淋巴系统造影,通过研究正常鼻腔黏膜组和各级鼻息肉患者组的鼻腔局部淋巴系统的结构、对比正常鼻腔黏膜和各级鼻息肉组织淋巴系统引流功能状况,探讨鼻腔黏膜水肿和鼻息肉形成的发病机制及鼻腔黏膜淋巴系统结构紊乱、淋巴引流功能障碍导致的淋巴水肿在鼻腔黏膜水肿和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分组。实验组:按纳入标准(经病理组织确诊的鼻息肉标本)及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变应性鼻炎、真菌性鼻窦炎、黏膜囊性纤维化病、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综合症、支气管哮喘及淋巴系统相关性疾病等的病例以及在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后不愿参与及签定知情同意书者)选择2008年7月到2009年6月间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并入院治疗的25名鼻息肉患者,并按照Malm分级标准[1](1级为鼻息肉仅局限于中鼻道者;2级为鼻息肉超出中鼻道但未充满鼻腔者;3级为鼻息肉充满鼻腔者)将其分为Malm—1级组、Malm-2级组和Malm-3级组三组,其中Malm-1级组10例,Malm-2级组10例,Malm-3级组5例;对照组:选择6例为患有甲状腺腺癌、食管癌、舌癌、喉咽癌、喉癌等疾病需行且可以耐受前哨淋巴结核素检查同时经前鼻镜检查或鼻内镜检查确定为鼻腔黏膜及鼻腔结构正常的患者。2.由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帮助购买并配制实验试剂99mTc-硫胶体(99mTc-labeled Sulfur Colloid forIniection,99mTc-SC)注射液,在核医学科注射室内经头灯、额镜、前鼻镜的帮助下,将实验试剂99mTc-硫胶体(99mTc-SC)注射液注入,注射剂量为0.1mL(1mCi),注射部位为实验组即鼻息肉组患者的鼻息肉前下份黏膜下或对照组即鼻腔黏膜及鼻腔结构正常者的中鼻甲黏膜前下份。3.注射完毕后,于试验仪器GE Millennium VG5型双探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SPECT)下行头颈部第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重复显像。4.采集第1小时时CT扫描影像,视觉阅片,重点部位放在鼻部注射区及局部淋巴结,对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内计算放射性技术比值(T/B比值)。结果:1.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进行第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的SPECT影像扫描及第1小时时影像学图像采集并阅片分析发现,各组病例注射部位ROI内及其他部位均未见到明显的淋巴管显影及引流征象;2.通过对实验组第1小时时所采集的SPECT扫描影像中ROI内放射性技术比值(T/B比值)与对照组第1小时时所采集的SPECT扫描影像中ROI内放射性技术比值(T/B比值)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通过对实验组的三个分组(Malm-1级组、Malm-2级组、Malm-3级组)第1小时时所采集的SPECT扫描影像中ROI内放射性技术比值(T/B比值)分别与对照组第1小时时所采集的SPECT扫描影像中ROI内放射性技术比值(T/B比值)进行比较,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4.通过对实验组的三个分组(Malm-1级组、Malm-2级组、Malm-3级组)第1小时时所采集的SPECT扫描影像中ROI内放射性技术比值(T/B比值)进行比较,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鼻腔嗅区(中鼻甲)黏膜内淋巴管分布比较稀疏,结构比较细小;2.鼻息肉组织中存在淋巴引流障碍现象,由其所引发的淋巴水肿为轻度淋巴水肿,且其可能贯穿于鼻息肉的整个形成过程;3.鼻腔淋巴引流障碍的严重程度与鼻息肉组织体积大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鼻息肉组织体积较大者淋巴引流障碍相对而言越严重,而由此引发的淋巴水肿程度亦较重;4.鼻腔黏膜淋巴系统引流障碍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中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是引起鼻腔黏膜组织水肿和鼻息肉形成的因为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