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下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6h】

针刺“下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主要治疗器材

5 研究方法

6 研究观察指标

7 疗效评定标准

8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2.两组病人疼痛疗效比较

讨论

1 传统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3 针剌“下颈夹脊穴”疗法的选穴理论依据

4 红外线烤灯照射的机理

5 普通针刺组的选穴依据

6 观察指标的选择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下颈夹脊穴”法与传统的选穴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确针刺“下颈夹脊穴”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情况,为临床更广泛、有效、规律的运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临床参考价值。
  方法: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41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分组,单号为治疗组,双号为对照组,治疗组以针刺“下颈夹脊穴”法治疗为主,对照组依据王启才老师主编的《针灸治疗学》第二版中颈椎病的取穴方法选穴行针刺治疗。参照日本学者田中靖久提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量表,以及简化的McGill疼痛调查表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人进行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的观察评分,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进一步评价针刺“下颈夹脊穴”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结果:
  1.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变化进行组内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P<0.001,提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使用两种方法均有治疗效果。
  2.通过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从治疗效果的分布情况上进行分析,治疗组完成了治疗21例,其中痊愈为12例(占57.1%),显效为7例(占33.3%),好转是2例(占9.5%),无效是0例;对照组完成治疗20例,其中痊愈是8例(占40.0%),显效的是4例(占20.0%),好转的为7例(占35.0%),无效则是1例(占5.0%)。
  上述分析表明,治疗组的各个疗效级别都是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对两组痊愈显效率进行分析,P值都<0.05,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痊愈显效率为90.4%,对照组痊愈显效率为60.0%,疗效相差30.4%,故而得知,治疗组痊愈显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症状与体征都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两种治疗方法运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都有效。从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评分的平均差值及疗效级别的分布情况上以及对痊愈显效率的数据统计分析来看,针刺“下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更优于普通针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