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云南“直过民族”聚居区致贫因素经济学研究
【6h】

云南“直过民族”聚居区致贫因素经济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三、立论依据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 惹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一)直过民族

(二)贫困

(三)扶贫、减贫和反贫困

二、理论基础

(一)基于福利的贫困和反贫困

(二)基于能力的贫困和反贫困

(三)基于经济增长与分配的贫困与反贫困

(一)贫困研究综述

(二)“直过区”贫困研究综述

第三章 “直过区”的历史与贫困特征

(一)“直过区”的历史

(二)“直过区”的区域分布

(一)“直过区”与生态脆弱区分布耦合

(二)“直过区”与国家连片特困地区重合

(三)“直过区”的地理边境性

第四章 “直过区”的贫困聚类分析

(二)方法的选择

(一)指标的选取

(二)模型的基本思路

(三)实证的结果

三、主要结论

(一)发展不平衡且内部收入差距较大

(二)务农和扶贫资助是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部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旌建设依然滞后

(四)部分制度因素加剧了贫困

第五章 “直过区”致贫经济因素分析

一、贫困主体人力资本形成不足

二、缺乏务农之外的其他收入来源

三、市场发育程度低和信息不对称

四、其他制约收入增长的因素

第六章 政策建议和几点思考

一、政策建议

(一)加速人力资本形成

(二)拓宽产业发展路径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四)提高市场参与程度

(五)其他措施

二、几点思考

(一)重视边境农村不断严重的“空心化”问题

(二)在扶贫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村落分布的分散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利用《2014云南省“直过民族”基本情况表》的全样本数据和“直过民族”行政村(社区)实地调研资料,采用聚类分析等计量统计方法,分析云南“直过区”的贫困特征问题,重点研究致贫的经济因素。文章在聚类统计的宏观分析基础上,借助微观行政村(社区)实地调研资料,重点考察在“直过区”的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和市场化等致贫经济因素。截止2016年末,云南全省有350多万贫困人口,88个重点贫困县,按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目标,云南省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尤其是其中的扶贫工作深水区—“直过区”。希望本文对“直过区”的致贫经济因素研究,能够为制定和完善扶贫政策提供支撑和参考。
  “直过区”传统的扶贫模式和机制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扶贫主体的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潜力的挖掘不充分;二是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未能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禀赋优势,产业政策未做好因地制宜;三是贫困主体的市场参与不足,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四是部分贫困区基础设施服务不完善和错位。此外还存在产权模糊和政策执行等方面的问题。
  借助聚类分析和实地调研结果,文章发现:人力资本方面,“直过区”整体受教育程度低,其中最富裕行政村大专以上毕业生人数百分比分别为5.56‰,贫困主体的小农意识浓厚,生活状态涣散缺乏商品意识;产业发展方面,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农业种植收入,种植规模较小且难以实现集约化,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市场参与和信息方面,“直过区”参与市场的途径少,其中最贫困行政村拥有专业合作组织的期望值只有78%,贫困主体处于市场的的弱势地位,对产品缺乏议价能力;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最贫困村村会所通公路比例只有81%,且存在道路等设施后期维护滞后和其他公共服务错位等问题。
  最后,文章从加速人力资本、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建立市场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应的政策措施和几点实地调研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