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律失常与失眠相关性研究及导师临床经验总结
【6h】

心律失常与失眠相关性研究及导师临床经验总结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临床研究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2 研究结果

讨论

1 中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2 西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3 研究结果分析

4.问题及展望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回顾性研究导师门诊病例资料,总结导师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用药经验,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方法:选符合心律失常诊断并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患者,根据导师临床经验分为七类证型,对七类证型的治疗用药规律进行总结及对心律失常与失眠的相关性研究。
  结果:(1)140例患者证型中可见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瘀互阻这三型为主要证型,其次气虚血瘀,心脾两虚,肝肾阴虚。(2)气阴两虚型患者治法为益气养阴,养心安神。主要用药五味子,川芎,枣仁,炒枣仁,麦冬,柏子仁,当归,沙参,太子参,龙齿,茯苓,茯神等药。(3)气滞血瘀的患者治法为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主要用药磁石,川芎,(炒)枣仁,茯苓,郁金,五味子,龙齿,制远志,当归,白术,茯神,白芍,柴胡等。(4)对于痰瘀互阻的患者治疗原则为化痰通络,宁心安神。导师常用药物为:川芎,茯苓,(制)远志,白术,磁石,(炒)枣仁,石菖蒲,郁金,半夏,陈皮,甘草,厚朴等。(5)对于气虚血瘀型心悸患者导师在治疗次此型病人多用药物为:川芎,(制)远志,炒枣仁,茯苓,太子参,白术,磁石,当归,(炙)黄芪等药。(6)对于痰热内阻的患者导师多用茯苓,远志,磁石,甘草,五味子,白术,川芎,当归,黄连,龙齿,石菖蒲,太子参,竹叶,炒山栀等药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7)心脾两虚型心悸治疗时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导师主要用药:川芎,茯苓,远志,白术,磁石,太子参,枣仁,黄芪,陈皮,当归等药。(8)肝肾阴虚型患者治疗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为主。此类型患者导师用药主要为:牛膝,黄柏,生地,白芍,(炒)枣仁,川芎,当归,玄参,丹皮,茯苓,枸杞子,鸡血藤,龙骨等药物。(9)140例心悸患者常用药:川芎,磁石,枣仁,茯苓,远志,白术,五味子,当归,太子参,龙齿,茯神,郁金,菖蒲,甘草,柏子仁,白芍,麦冬,沙参,丹参等药。(10)在140例患者中,女性心律失常合并失眠患者要远大于男性患者。心律失常合并失眠与性别有关。临床治疗上应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区别对待。
  结论:心律失常治疗要注重辨证治疗,注重安神镇心之法,对合并失眠的患者,对于女性患者应多方面考虑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