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毛囊干细胞的鉴定及选择其最适培养液的研究
【6h】

大鼠毛囊干细胞的鉴定及选择其最适培养液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试验过程中所用实验器械

1.5 溶液配制

2 毛囊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2.1 试验前准备

2.2 毛囊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2.3 毛囊干细胞的鉴定

3 不同培养基对大鼠毛囊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3.1 大鼠毛囊干细胞的分组

3.2 不同培养方式下大鼠毛囊干细胞形态学观察

3.3 不同培养方式下大鼠毛囊干细胞存活率测试

3.4 CCK-8比色法分析不同培养方式对大鼠毛囊干细胞增殖活性影响

3.5不同培养方式下流式细胞仪结果比较

4 统计学分析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毛囊干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及鉴定

1.1 毛囊干细胞的原代培养

1.2 毛囊干细胞的传代培养

1.3吉姆萨染色

1.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1.5 成骨及成脂诱导及鉴定

2 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对于大鼠毛囊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2.1 体外培养的HFSCs形态比较

2.2 体外培养的HFSCs存活情况

2.3 各组HFSCs增殖能力的测定结果

2.4 各组培养基培养下HFSCsCCK-8吸光度A值(λ=450nm)比较

2.5 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HFSCs培养结果

讨论

1.毛囊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培养

2.毛囊干细胞的鉴定

3.K-SFM培养基及血清在对于毛囊干细胞增殖影响的探讨

4.总结与展望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对所培养的毛囊干细胞进行鉴定,并比较3种不同培养基对于大鼠毛囊干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
  方法:取洁净SD大鼠乳鼠触须部组织,联合使用显微分离技术+中性蛋白酶II消化+胰蛋白酶和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液消化法获得细胞悬液,使用Ⅳ型胶原差速贴壁法筛选毛囊干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吉姆萨染色、流式细胞仪CD34、β1-整合素(CD29)及CK15检测,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成脂诱导后油红O检测联合用于鉴定所获得细胞为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毛囊干细胞。之后取显微分离法+二部酶消化法所得细胞悬液计数后按细胞量平均分为3组,分别使用DMEM/F12培养+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以及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分三组进行培养,从细胞活率、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鉴定标记物几个方面对三组培养后的干细胞进行比较,从而间接判断三种不同培养基对于毛囊干细胞增殖所产生的影响。
  结果:大鼠毛囊干细胞生长状况良好,CK15、CD34、β1-整合素(CD29)表达阳性,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成脂诱导后油红O阳性,此3组间细胞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长曲线显示:生长速度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P<0.05)。DMEM/F12+10%胎牛血清组中CK15、CD34、β1-整合素(CD29)表达均低于其他2组(P<0.05),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组CD34的表达高于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10%胎牛血清组(P<0.05),β1-整合素(CD29)及CK15则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使用上述方法培养的大鼠毛囊干细胞生长状况良好,具有毛囊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较DMEM/F12+10%胎牛血清能培养出纯度更高的毛囊干细胞,且在此培养基基础上加入胎牛血清,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